分类目录归档:茶诗

【茶诗欣赏】幽居初夏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小编: 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尽管万物欣然,诗人却心情衰减,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却无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

【茶诗欣赏】临江仙试茶

临江仙试茶

(宋)辛弃疾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

高标终是绝尘氛。

两厢留烛影,一水试泉痕。

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

离情凄咽更休论。

银鞍和月栽,金碾为谁分。

小编:这首“饮茶词”可能写于早年征战词人在被罢官赋闲期间,远离了官场的倾轧,按理应该生活悠闲,但他年少时的愿望无法实现,空有光复山河的远大理想和一身武艺。

【茶诗欣赏】采茶诗

采茶诗

(明)高启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搞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小编:这首诗浅显通俗,咏采茶女劳动情景及茶民生活。采茶姑娘们一边唱歌,一边进行采茶比赛。这些山村人家以茶为生计,制成的茶叶要分级,最好的献给官府,一般的卖给商人,而采茶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

【茶诗欣赏】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小编: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茶诗欣赏】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编: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和深幽小巷卖杏花声, 闲时写写草书,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生活中可以不喝酒,但茶绝不能少。在众多名茶中,他尤喜建茶,浓墨重彩将对建茶的情感揉碾入诗。

【茶诗欣赏】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编: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上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茶诗欣赏】望江南·超然台作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小编:登上超然台远眺,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城内满目鲜花,烟雨人家。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何在?面对同游老友,还是不要去怀想故乡吧。重新生火品尝刚焙制的春茶,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

【茶诗欣赏】寒夜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小编:冬夜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一起喝着茶,向火深谈;屋外寒气逼人,屋内温暖如春。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茶诗欣赏】一字至七字诗·茶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小编: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就如同享受神仙般快乐的生活,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中国经典茶诗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

⒈ 寓言诗

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 “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针锋相对答曰: “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

⒉ 宝塔诗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⒊ 回文诗

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写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曰: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⒋ 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⒌ 唱和诗

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茶诗欣赏之冬夜烹茶诗

冬夜烹茶诗
清·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清夜迢迢星耿耿,银檠明灭兰膏冷。
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
建成杂进士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
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葵花玉銙旧标名,接笋峰头发新颖。
灯前手擘小龙团,磊落更觉光炯炯。
水递无劳待六一,汲取阶前清渫井。
阿童火候不深谙,自焚竹枝烹石鼎。
蟹眼鱼眼次第过,松风欲作还有顷。
定州花瓷浸芳绿,细啜漫饮心自省。
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愈永。
坡翁品题七字工,汲黯少戆宽饶猛。
饮罢长歌逸兴豪,举首窗前月移影。

茶诗欣赏,作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通称乾隆皇帝,生于公元1711年,死于公元1799年,公元1735年至1796年在位。

【冬夜烹茶诗】一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比较长,从头到尾都紧紧围绕着茶。

全诗分成四部分,一、考虑以何物浇书,二、贡茶中选出最合适的品种,三、汲水煎茶,四、细啜漫饮,自得其乐。

乾隆做皇帝颇有才气,作诗亦然,幸喜没有霸气。诗中论茶的优劣,大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如说武夷茶品质最佳,同时指出它“气味清和兼骨鲠”的特点,这和结尾处引苏轼评茶的“汲黯少戆宽饶猛”七字相呼应,不但有理,而且有力。

又如谈汲水:“水递无劳待六一,汲取阶前清渫井。”这种态度无疑很现实。

再如谈煎茶:“阿童火候不深谙,自焚竹枝烹石鼎。”求好不烦亲自动手,这也不无可取之处。

“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一句,现多都用来描述武夷岩茶的岩韵,喜欢武夷岩茶的茶友知道,武夷岩茶是最讲究岩韵的,但是岩韵这种是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很多时候会借用乾隆帝的此诗句,来描述岩韵。

茶诗欣赏之《汲江煎茶》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成“三苏”。某年之春,苏轼在儋州作了一首名为“汲江煎茶”之诗,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甚至将煎茶前的准备动作都写得如此细致、形象,整首诗反映了苏轼被贬远方的寂寞心情。

信阳毛尖

茶诗欣赏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活水活火煎茶需,滚滚江水有源头,噼啪,噼啪,旺火煮,取水亲临钓石处,幽深,清澈,水飘忽。月影水中摆渡,水月自有归宿,大瓢小勺如入, 轻盈浮荡雪沫物。曼妙芭蕾水中舞,茶倒声汩汩,犹如风卷松林声声簌,三碗跋涉枯肠肚,咕噜,咕噜,文字深藏不出。呆坐聆听荒城处,长长短短更声疏,愁情,孤寂,漫小屋。

《汲江煎茶》这首诗中,作者苏轼将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的全部过程描写的仔仔细细、绘声绘影。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被贬后那寂寞无聊的心理,被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茶诗∣《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朝极负盛名的大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据统计,白居易遗留于世的2830多首诗中,涉茶诗66首,其中以茶为主题者8首,涉茶者58首。白居易把茶文化移入诗坛,使茶与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别茶人”,是白居易对自己的别称,意指鉴别茶叶的人,源自于他的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句:“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这首诗短短二十字,向人们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具体的意象,坐着舀清凉的泉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想将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此情此景,诗人有感而发,这么好的泉水,这么好的茶,可惜不能与爱茶人分享。

 

以茶会友
以茶会友,闲来作赋,是白居易生活的一大乐趣。白居易得茶后常邀好友共同品饮,也常应友人之约去品茶。与好友在一杯清茶中,吟诗作赋,谈古论今。一杯清茶,能让人清醒,让人理智,让人绵思遐想,难得闲暇的周末,不如邀请一两知己,在满室茯香中品茶闲话,享受平淡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茶诗赏析:苏轼《月兔茶》

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注释:
1、环,玉器。第一句是说月兔团茶像环而不是环。
2、玦,开了缺口的玉环。这里说开了缺口的月兔团茶像玦而不是玦。
3、裙上月:指佳人挂在裙子上的圆月似的玉器。
4、“月圆”句: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周而复始。
5、“此月”句:月兔茶被去掉一块煮茶喝,就何时何月都再也不能重圆了。
6、双衔绶带双飞鸾:一双嘴衔绶带的鸾凤鸟,这是夫妻恩爱的象征!

赏析:茶饼上印有玉兔,整个茶饼就自然地被比喻成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圆,被赋予了“团圆”的象征意味;而“月缺”,自然就象征了悲伤的分离。天上月缺还可圆,这种似月的茶饼一损,却永不可能再圆了。

在诗人看来,这实在是一件憾事。更何况,上面还印有情意绵绵双飞鸾,更是让人不忍心去碾罗。单单一个茶饼,诗人竟能从中发现出如此的美妙韵味儿来,并且融注了丰富的情感。这种对美的发掘和描写,是苏东坡所有诗文的一个原则。而对美的发现,正是来自于他对美的不懈追求。

【茶话】茶饼:又称饼茶、团茶。北宋初“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凤团”,后又作龙团。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龙团风饼作为宫廷贡茶,一直沿用至明朝。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
现在仍然采用饼茶生产技术的主要就是普洱茶,这样更能发挥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色风味。而对于需要新鲜品饮的绿茶、乌龙茶来说,自然是散茶了。

唐代盛行龙团凤饼,那时喝茶是要先烤,再碾,后煮。到了宋代,煮茶改为点茶。到明代,大皇帝为了改革奢靡之风,便取消龙团凤饼,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冲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