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小青柑

小青柑与陈皮普洱是一样的吗

喝小青柑,已成为茶界的一种潮流,但很多人以为小青柑就是陈皮普洱,但其实它们根本不同。小青柑和陈皮普洱虽然都是柑普,它们外表都是一种“柑橘皮”,但它们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


何为小青柑

小青柑选用还未成熟的“婴幼儿期”柑橘制与云南普洱茶味原料作而成的一种茶。

青柑一般默认为采摘于农历立秋至秋分期间所加工的皮,此时果皮尚未着色,外表色泽青褐色甚至青黑色,油室点微凹且密,不显皱缩,质硬皮薄,味辛气香。通常小青柑里的普洱茶采用的是存放几年的普洱熟茶。

陈皮普洱

陈皮普洱它用新会大红柑和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

大红柑采摘于小雪至小寒期间(即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皮,此时橙皮甙含量较低,多糖的含量较高,油室则大而饱满,果皮色泽鲜红色至大红色,陈皮色泽棕红色至棕黑色,质软、皮厚、性温,味甜香,不耐贮。通常陈皮普洱里的普洱茶采用的是存放几年的普洱熟茶。

它们的不同

1、大小不同。因为采摘的时间不同,通常陈皮普洱比小青柑大出两三个,一般小青柑只冲泡一次,陈皮普洱可以分好几次来冲泡。

2、功效不同。小青柑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有散结、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红柑主要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3、滋味不同。小青柑融合了青柑的清香苦涩跟普洱熟茶的醇厚,口感上更清爽。陈皮普洱选用的是甜香的红柑与醇厚的普洱熟茶,甘醇,比起小青柑,陈皮普洱里普洱熟茶的味道更为明显一些。

4、冲泡方式的不同。小青柑可以整颗投入盖碗或紫砂壶,陈皮普洱一整颗投只适用容量大的泡茶器,比如泡茶机之类的,若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还是需要把里面的熟茶掏出一点再撕一点陈皮进去一起冲泡,虽然小青柑也可用这种方式,但会比较不耐泡。

小青柑保存,注意这几点

小青柑风味独特,近年来深受茶友的喜爱,相信不少茶友家里都囤有小青柑。那么小青柑应该要怎么保存,又能保存多久呢?


小青柑因为延续了陈皮和普洱茶的共同优点——越陈越香,所以在合理的储存条件下,小青柑存放个十年二十年都是没问题的,而且越陈越好。
1、小青柑需要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很多人会以为必须是真空状态,其实不是的。我们在茶类中说的密封保存,主要是把茶存放在不直接暴露在空气下的袋子或罐子里,并且尽量减少袋子或罐子中的空气这一状态。

存茶,还是需要有少量氧气和茶叶中的物质进行氧化反应的,让茶叶口感变得醇厚。所以,我们通常才会说,密封存茶的首要关键是防潮,而非一定真空,小青柑也是如此。小青柑的柑果表皮含有丰富的油性物质,密封保存的时候,柑皮和普洱两者中的内涵物质才会更加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保留小青柑的风味。
2、注意存放地点,就要特别注意以下存放要点:

(1)远离湿度大、温度高的地方,比如浴室旁;

(2)远离有杂味、油烟的地方,比如厨房;

(3)无需放入冰箱内存放。

小青柑和普洱茶一样,如果存放得当,有一定年份的小青柑绝对会有更出色的口感。小青柑普陈化,可以从不同年份看它的变化。一颗好的小青柑,它的工艺是有延续性的,新制的小青柑,前三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三年为一整个陈化期。

小青柑和陈皮普洱以及柑普茶跟桔普茶都有什么区别?

首先先说一下小青柑和陈皮普洱

小青柑≠陈皮普洱,教你辨别两者

喝小青柑,已成为茶界的一种潮流,但很多人以为小青柑就是陈皮普洱,但其实它们根本不同。小青柑和陈皮普洱虽然都是柑普,它们外表都是一种“柑橘皮”,但它们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

何为小青柑

小青柑选用还未成熟的“婴幼儿期”柑橘制与云南普洱茶味原料作而成的一种茶。

青柑一般默认为采摘于农历立秋至秋分期间所加工的皮,此时果皮尚未着色,外表色泽青褐色甚至青黑色,油室点微凹且密,不显皱缩,质硬皮薄,味辛气香。通常小青柑里的普洱茶采用的是存放几年的普洱熟茶。

何为陈皮普洱

陈皮普洱它用新会大红柑和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

大红柑采摘于小雪至小寒期间(即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皮,此时橙皮甙含量较低,多糖的含量较高,油室则大而饱满,果皮色泽鲜红色至大红色,陈皮色泽棕红色至棕黑色,质软、皮厚、性温,味甜香,不耐贮。通常陈皮普洱里的普洱茶采用的是存放几年的普洱熟茶。

它们的不同

1、大小不同。因为采摘的时间不同,通常陈皮普洱比小青柑大出两三个,一般小青柑只冲泡一次,陈皮普洱可以分好几次来冲泡。

2、功效不同。小青柑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有散结、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红柑主要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3、滋味不同。小青柑融合了青柑的清香苦涩跟普洱熟茶的醇厚,口感上更清爽。陈皮普洱选用的是甜香的红柑与醇厚的普洱熟茶,甘醇,比起小青柑,陈皮普洱里普洱熟茶的味道更为明显一些。

4、冲泡方式的不同。小青柑可以整颗投入盖碗或紫砂壶,陈皮普洱一整颗投只适用容量大的泡茶器,比如泡茶机之类的,若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还是需要把里面的熟茶掏出一点再撕一点陈皮进去一起冲泡,虽然小青柑也可用这种方式,但会比较不耐泡。

也有茶友问道柑普茶跟桔普茶有什么区别?总有不少茶友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除了外形上有些相似以外无论从原料、成本、功效上来看都有着巨大的差别。

所以桔普茶≠柑普茶。

一、不同水果

柑和桔,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水果。柑普茶采用的是产自新会的大红柑,这里要补充一点,柑普茶只用产自新会的新会柑作为原材料,而新会柑是新会陈皮的唯一原料,具有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是普通桔子所不能替代。而桔普茶,则是采用阳山桔,或者其他桔子制成的。

新会柑的柑皮比较厚,约为2.2mm,油包粒较大并且清楚可见。晒干或晾干制成陈皮后,黄酮类化合物增加,有着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泡茶的时候又甘甜和回甘的口感。

阳山桔的桔皮比较薄,约为1.1mm,油包粒比较细小。晒干或晾干制成陈皮后,药用价值不是很高,泡茶的时候陈香味不明显。

二、不同口感

新会柑普茶泡十耐泡,虽然茶色变淡,但是茶味仍然回甘香甜,口感丝滑,喝起这茶,口感很适合,很和胃,也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而桔普茶的味道差异却很大,没有新鲜口感,没有桔的香味,只有桔皮的苦而盖住了普洱原来的味道,桔普茶没有柑普茶的陈皮香味,更没有回甘,也没有那种新鲜吸引的口感。

陈皮普洱,就是一款融合了春茶发酵的熟茶汤浓、香高、水润的品质特点与新会陈皮果香清新、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为一体的精品普洱茶,在口感上不仅有着春茶发酵的熟茶独特的甘醇爽滑,加上新会陈皮的果香四溢、霸气回甘,使其融汇了广东与云南两大风味为一绝的精良品质,使茶的色、香、味具佳。

三、不同功效

柑普茶的保健功效非常多,有化痰、止咳、清滞、驱风、去湿等功效,还有健脾养胃、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降脂减肥、养颜美容以及抗动脉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作用。而桔普茶的药用价值很低,并没有多大的保健效果。

四、不同成本

正宗新会柑的成本,是阳山桔、其他桔子的4-6倍。所以要是买到价钱很低的柑普茶,那么可得小心了,有可能是用普通桔普茶鱼目混珠的哦。新会柑普茶在营养功效、冲泡味道、收藏价值及价格上均比普通的桔普茶高出很多,而且有着越陈越香的滋味。

如何辨别小青柑是发了霉还是长了白霜?

不少朋友都喜欢屯点自己喜欢的茶,普洱茶还好,发霉或长霜比较容易区分,且普洱茶长霜的机率实在太低,一见白多为受潮霉变了;

小青柑则不然,长白霜的机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当你打开自己屯的小青柑,看到柑皮白一片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得咯噔一下:到底是发霉了还是长霜了啊!!

小青柑

发霉还是长了白霜?
什么是霉?什么是霜?
要区分清楚小青柑的发霉或白霜,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发霉,什么是白霜。

发霉,一般是指茶叶受潮导致微生物菌种不断生长繁殖,视觉效果看来就是小青柑表皮一层白花花的斑点或块区,后期可能也会变色。所以,霉是有活性与生命力的,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也会对附生物产生一定的腐蚀性。
霉变具有腐蚀性

白霜,俗称“柑晶油”,是小青柑内含柠檬烯析出的一种氧化物质。小青柑出现白霜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柑皮的内涵物质尤其是挥发油物质含量较高,即柑皮原料优质;二是小青柑表皮还保持着良好的活性,加工工艺得当,可以越陈越香。

知道了霉和霜之间的根本区别,那么辨别就很容易了,三招教你,Get起收藏哟。
闻有霉味异味是发霉,柑香纯粹为白霜
知道什么叫霉味吗?想想长久时间下雨天的日子,有没有觉得屋子里一股气闷味儿?如果小青柑发霉了,闻起来的时候估计也有点类似这种味道,但同时可能还有点生冷味儿,毕竟霉菌是活着的生物啊,想想你闻苔藓时的那股鲜冷气息?
霉变早期有冷鲜味和水味,后期就是腐败之味了

不懂霉味的话,利用逆向思维吧。正常的小青柑香气浓郁且纯正,即使白霜附体,香气的纯正也不会有所损坏,如果你闻到柑香气不纯,且还有水焖气的感觉,那么这个小青柑就是发霉了。
柑香馥郁是小青柑的魅力之一
触发软黏手是发霉,干燥粉末为白霜
霉菌需要水分和养分,所以发霉了的小青柑表皮会越来越软,严重的甚至会蔓延至柑果里的熟茶,这是菌种的腐蚀作用使然,所以越到发霉后期,越容易区分。

当你用手触摸小青柑表皮,柑皮发软且白色物质有黏感的是霉菌;表皮干燥、碰到白色物质为晶体粉末感的,那是白霜。另一方面,白霜只会出现在小青柑表皮,而不会自然渗透至熟茶内部,所以表皮的白霜越多,柑果内的熟茶也不会因此受太大的影响。
喝口感纯正、滋味浓醇方为存好茶
冲泡试饮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白色物质出现的早期,即通过闻气味触碰手感比较难区分发霉或长霜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嗅觉不太敏感味觉却比较敏感的茶友。

冲泡开来的小青柑,白霜出现并不会影响茶品本身的香浓度,即香甜润滑的特点依旧,而且因为存放了一段时间,品饮口感会更加的醇厚。

而发霉了的小青柑,毁了储存陈化的所有美好。即使是刚开始的轻程度霉变,内质表现也会往削减的方向发展,柑香气较弱,汤色显暗,滋味变得稍寡淡。

综上,分清小青柑发霉还是长白霜是不是很容易?

小青柑或柑普茶上白霜形成的原因

“白霜”的形成跟新会柑皮的生长环境、柑皮的厚薄、生长阶段气候以及柑油含量及加工工艺和存放等因素都有关系。

小青柑

一是产区。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而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 一般柑仔或小青柑更宜起白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转化为糖分, 故产生“白霜”现象不如柑仔或小青柑。

二是加工工艺。想要产生“白霜”,必须要保证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产生“白霜”,小青柑的价值也随之降低。如果想保证油囊的活性及完整性,只能通过反复日晒和低温长时间烘焙的工艺,小青柑表面才会析出“白霜”。

三是存放条件。密封且适宜的保存环境,经过长时间存储,这些物质慢慢析出至柑皮表面,氧化后成白色物质,为“白霜”。

结“白霜”的小青柑有没有霉变的?

小青柑

市场上除了”白霜“还有一种”霉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是由于运输或保存不当引起。怎样区分这两者呢?

“霜”通常使白色,而霉菌通常使褐黄或者是墨绿色。还可以看柑皮内囊部分,因为柑皮表面有一层角质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霉变,不会仅仅存在于外表皮,而会内囊部更明显,即内柑皮和茶叶之间。

起“白霜”的柑皮不会产生异味,闻起来还是柑果的香味,而发生霉变的柑普,根据霉变的程度闻起来则是霉味、苦味甚至馊味等令人不舒服的异杂味。

如何妥善的收藏小青柑或柑普茶呢?

小青柑

日常品饮时,小青柑方便品饮,一次一整颗粒。而如果是散装,一定要密封。

对于不能一次品饮完的柑普或大红柑,取完一次适宜的茶量后,茶叶只要轻轻挤压,尽量将袋内的空气排出,封紧袋口然后将封口朝下,再装进罐子或口袋内,排除空气,封紧开口就达到万无一失了。

存放地点也很讲究,远离湿度大、温度高、任何光线直射的地方,也要远离杂味大、有油烟的地方,阴凉干燥温度适中的地方就行,不需要放冰箱。

小青柑为什么买全生晒的!

传统工艺制作的全生晒小青柑与烘焙或者半烘焙工艺的小青柑差在哪 ?好在哪?工艺的不同不仅仅导致口味的差异,在其它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事实胜于雄辩,比较出真知!
普洱茶比较

左边的是全生晒工艺的小青柑,先晒干外皮再装茶,对普洱茶的品质没有一丝破坏,光泽度好。青柑与普洱后续融合,漫长的时间中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风味愈佳。

右边其它牌子烘焙或者半烘焙小青柑是烘焙的是先装茶再烘干,在这个制作过程中普洱茶遭到一定的破坏,导致成品普洱光泽度差,口味度降低。

小青柑内壁比较

左图全生晒小青柑柑口圆润利落,工艺精巧,柑底打小孔,泡茶时更加容易出味到味。内壁干净透亮,全生晒的小青柑干燥到位,丝毫不沾普洱茶,易于保存,风味长久。

右图其它牌子小青柑烘晒不够干燥,普洱茶被黏在内壁,泡茶影响口感,储存易发霉变潮。

小青柑外质比较

左边小青柑原料选自新会柑核心产区梅江的青柑,柑皮质表面柑纹均匀,干净清楚,光泽度好。

右边其它牌子烘焙或者半烘焙小青柑光泽度差,表面乌黑,柑纹起伏不均匀,选材上相比广盛昌差了几等。


比较之后立见高下。

生晒的出味道慢,因为果皮的油胞没有被破坏,泡得越久,天然的果香越甘甜,最重要的是活性成分没有被破坏,保持了它的药用价值。

烘烤干的因为果皮已被烤熟,不用泡都出香味,但是泡久就会一股沤熟味,而没有天然清新的果香,所以,全生晒的泡开了绝对是烘烤的无法比的,大家可以同时泡着对比一下。

生晒小青柑和烘焙小青柑的区别

柑普茶以独特风味与功效赢得了广大茶友们的欢心,是茶界的新宠。所谓的柑普茶,就是采用纯天然的新会柑与云南普洱茶作为原料,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特点就是有着新会柑的清醇果香味与云南普洱茶的醇厚甘香味,两者相互融合,形成的口感一绝。了解柑普茶的人都知道,柑普茶可以生晒也可以高温烘焙。

柑普茶的生晒工艺,并不是说填茶之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么简单,而是一个茶性调整、风味塑造以及茶柑融合的综合性过程。生晒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处于仓储状态的,而合适的温湿度,使得这段仓储成为了柑普茶陈化的黄金时间。

而高温烘干虽然提高了效率,但相对就损失了这一个过程,口感滋味明显就不如生晒柑普茶。生晒柑普因为边生晒边陈化,所以口感是更醇。

而日光生晒是不经过高温的,这一过程自然温和,所以茶品的茶性相对温醇,其滋味纯正无火燥,所以喝生晒柑普茶不会上火。而高温烘干则是火燥稍重,温醇不足。

生晒柑普,由于柑皮的挥发油活性保留完好,油囊更加通透,冲泡时候营养物质也就稳定浸出;另外其柑皮与普洱茶含有的丰富维生素,在阳光下可以促使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而高温烘干柑普因为经过高温烘烤,其部分营养成分活性已失,失去了原本价值,对维生素也有破坏效果。

除此,生晒柑普还多了紫外线灭菌的效果,给健康与安全性是额外增加了一重保障,而高温烘干的柑普就没有了。这么一看,买柑普茶自然要买生晒柑普了,那么如何辨别呢?

小青柑

图:左边是生晒的,右边是低温烘培的

生晒小青柑、二红柑会有明显的晒斑,大红柑橙黄亮泽,并且表面都是有这油润光泽的;而高温烘干柑普表面则是暗哑无油光,青柑呈现青褐色,红柑呈现深褐色。

除了观察颜色,我们还可以照通透度。取柑普茶,倒出柑普,然后用强光源来投射柑皮,全部油室都晶莹剔透的是生晒柑普茶,部分油室不透光的则是高温烘干柑普。

最后我们要品其滋味。口感柔顺甜润、滋味醇正、柑香怡人并且厚滑绵和的是生晒柑普;口感要是单薄燥舌、香高不持久、出味快但是后继无力的就是高温烘干柑普了。

 

最大的不同点是时间久了,高温烘培的小青柑会返青,不仅颜色青,而且后期转化会变淡。而生晒的小青柑恰恰相反,后期转化会越来越好!

最后还是借用茶友的一句话,做个总结:一个是长跑式的爱情,一个是快餐式的爱情,看你能接受哪个!

小青柑,全生晒、半生晒、低温风干的区别在哪里

市面上的小青柑主要分为三种工艺,全生晒、半生晒和低温风干,这三种工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哪个更好呢?让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小青柑

低 温 风 干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低温风干要求不高于45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低温烘焙相对高温时间较长,但保持了一定的后期转化空间,价格成本也就略高一点。但比生晒时间又短,不过不用承担生晒柑普因天气变化而可能出现的霉变等风险,因为它能人为掌控。

低温烘焙相对高温时间较长,但保持了一定的后期转化空间,价格成本也就略高一点。但比生晒时间又短,不过不用承担生晒柑普因天气变化而可能出现的霉变等风险,因为它能人为掌控。

低温烘焙出来的小青柑表皮白霜更厚重,在冲泡时出味更快,汤色更浓。香气更浓郁高扬。它是一份快餐,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和出味快的市场要求。但是这种工艺做出的柑普茶泡到第五泡味道就会相当寡淡,并且没有储藏价值。
半 生 晒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半生晒是相对于全生晒而言。指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和具体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可以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这样的方法能更好的保持其活性。

半生晒的小青柑出味较慢,汤色比低温风干的更为明亮,气味清醇内敛。被人称为是温暖清柔的阳光味道。半生晒低温烘焙既保证了口感,又使柑普中的各种物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也降低了因天气变化带来质变的风险,但消耗时间较长,此方法制出的柑普质量仅次于生晒柑普,一般茶叶爱好者会认为此方法制作的柑普口感较好。
全 生 晒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也叫纯生晒,指的是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的柑普茶。要完全晒干的话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在漫长的时间中柑普茶内含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独特的生晒工艺赋予了柑普茶皮色啡红柔润,香气沉实,回甘清雅,口感甜润生津的特点。

但纯生晒柑普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受天气影响较大。因为小青柑采摘期在七八月份,正好处于新会的雨季,小青柑很难晒到整天的大太阳,晾晒需要实时关注天气情况,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如果遭遇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容易出现柑普霉变、潮湿等现象。

刚做好的全生晒小青柑,清甜甘醇,爽滑润口。再经过储藏存放,在悠悠岁月的沉淀下,普洱和陈皮越陈越香,喝下后,那绵柔的香味饶舌回甘,过齿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