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六堡茶

六堡茶有保质期吗?

相信不了解六堡茶的许多人会抱着疑问,既然六堡茶是一种饮品,为何六堡茶不会过期、不会变坏?那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六堡茶为什么不会过期吧。

六堡茶有“越陈越香”的美称。也有人说,从传统意义上的茶叶,也是没有保质期的,只是茶叶能吸收异味和水气,致使茶叶内质发生“化学变化”,改变了其味道,就会变坏。

因为六堡茶属于后发酵茶,如果保存得当,是会越陈越香的,功效越强。你在购买时会发现在六堡茶的外包装上标示有可长期保存期限。六堡茶在发酵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微量元素参与,六堡茶会长出一种活性菌,俗称“金花”。事实上你可以放心的饮用六堡茶。另外如果发现茶叶有霉味,通常是保存不当所致,不宜选购。
六堡茶味道色浓味醇,对于刚接触六堡茶的人比较不习惯。老的六堡茶由于陈放较久,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性变得较温和无刺激,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助消化、养肠胃,降三高、降血糖、还要药用功效,而且存放的时间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茶汤滋味越醇和。

辨别黑茶年份的方法、看茶叶外观:新茶外观颜色较新鲜,且味道浓烈;六堡茶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会呈红褐色。区别包装纸颜色:通常压制过的陈年六堡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因而纸质略黄,因此你可以从纸质手工布纹及印色之老化程度着手,这只能作为参考,非绝对依据。

六堡茶的冲泡要点和冲泡方法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而备受推崇,但也同样是因为这个特色工艺,让很多初次接触六堡茶的朋友,很难一喝就马上接受并喜欢上六堡茶,有茶友说,六堡茶喝着像广式凉茶,或者说喝着像中药。其中原因,有不少与冲泡六堡茶时的方式方法不当有很大关系。

六堡茶冲泡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定法。常见的泡饮方法,有类似潮汕功夫茶的小杯品饮,有六堡本地传统的大瓷壶冲泡凉饮(也称作茶娘式)、有农家暖水壶(茶筒)闷泡,更有以瓦陶器皿煮茶的方式。

在此给茶友们介绍下六堡茶的7个冲泡要点,及六堡茶的5种冲泡方式。


冲泡要点

1、茶水比

茶叶和水的比例因茶叶的种类及喝茶者的浓淡喜好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茶与水的比掌握在1∶50至1:60之间,平日品茶时,置茶比例也可根据自己及茶友的口味浓淡习惯,灵活掌握。如放茶量多那浸泡时间相对缩短,同时增加冲泡次数。相反则减。

2、 醒茶

一般而言,六堡茶品饮前一两泡,必须先醒茶,也有茶友称之为洗茶。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3、泡茶水温

六堡茶,对水温要求很高,要求“水必须大开”,以开水冲泡。

4、冲泡时间

六堡茶由于有渥堆工艺,经后发酵后,茶的内含物极易溶解于水,可练习通过控制冲泡时间、出水速度来调节每泡茶的浓淡,一般而言,初喝六堡茶的茶友,一开始不要喝太浓。而传统工艺六堡茶,特别是新茶,苦涩而回甘,置茶量不应太多,快冲快出。而老茶婆之类不太容易出味,则宜久泡,甚至可以采用烹煮的形式。

5、茶滤的使用

对于六堡茶,尤其是一些陈年的六堡农家茶,很多农家老茶存放时间久,会带有微尘,甚至于十泡八泡之后都依然很多,此时茶漏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在泡饮农家特色的“虫屎茶”时,茶漏可做泡茶之器。“虫屎茶”很易溶于水,为避免茶汤太浓,冲泡时一般将适量的虫屎茶放入茶滤中,直接冲水出汤,还可以将茶滤在茶海中适当浸泡,来调节茶汤浓淡。

6、每泡沥尽茶汤

这个要点基本适用于所有茶品,这样的泡茶习惯,第一可以避免剩余的茶汤留在壶里久泡,过浓,直接影响下一泡的茶色茶味,第二可以避免剩余茶汤把下一道冲进的开水水温降低,影响冲泡温度。

7、热饮、冷喝大不同

对于厂家六堡茶(即经过沤堆发酵的),一般更适合热饮, 按茶友们的经验,茶汤大约要高于45℃,甚至更高,入嘴应稍觉轻微烫,但又以不太烫为前提。

对于经过一定时间存放的,或经过闷泡不再苦涩的六堡农家茶则可以尝试冷喝。如在六堡当地, 盛夏里喝口清凉爽口的农家茶,就别有一番风味。


六堡茶的冲泡方法

1、盖碗(瓷)泡法

特点:盖碗不吸味,可泡出茶叶的真实口感,适合冲泡3-5年较新的六堡茶。
备具:盖碗一个。
备水:纯净水、矿泉水为上。冲泡六堡茶选用沸水,高温有利于散发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

冲泡方法:
温杯:用烧开的清水洗涤茶具,以提高茶具的温度,并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
投茶:投茶量为1/3至1/4盖碗(陈茶要适当加量,新茶适当减少);
润茶:用沸水润洗两遍,要求快速(作用一是去掉六堡茶的浮沫;二是醒茶,利于茶性更好的展现);
第三泡开始饮用,一般第四-五泡口感最好。冲泡过程中,根据茶汤的颜色来控制冲泡的时间,调节茶汤的浓度。

2、飘逸杯泡法

特点:冲泡方便、简单。适合刚入门的朋友,或出行的朋友。
备具:飘逸杯一个。
备水:纯净水、矿泉水为上。

冲泡方法:
温杯:用烧开的清水洗涤茶具,以提高茶具的温度,并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
投茶:一般可参考茶水比为1:25,传统六堡茶的茶水比为1:40;这样比较好控制茶的浓淡;
润茶:用沸水润洗两遍,要求快速(作用一是去掉六堡茶的浮沫;二是醒茶,利于茶性更好的展现);
第三泡开始饮用,一般第四-五泡口感最好。

3、紫砂壶泡法

特点: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较好的保存六堡茶的香气和陈味,适合冲泡陈茶、传统工艺的老茶。
备具:紫砂壶一个。
备水:纯净水、矿泉水为上。

冲泡方法:
温壶:用烧开的清水洗涤茶具,提高茶具的温度;
投茶:参考(二)提到的茶水比及紫砂壶容量,一般250ml的水,现代工艺六堡茶可投茶10g,古法六堡茶投6-7g即可。
润茶:用沸水润洗两遍,要求快速(作用一是去掉六堡茶的浮沫;二是醒茶,利于茶性更好的展现);
第三泡开始饮用,冲泡过程中,根据茶汤的颜色来控制冲泡的时间,调节茶汤的浓度。

4、闷茶泡法

特点:操作简单,尤其适合陈年六堡茶,闷泡的六堡老茶会非常醇滑。
备具:保温壶(保温杯)一个。
备水:纯净水、矿泉水为上。

冲泡方法:
温壶:用烧开的清水洗涤茶具,提高茶具的温度;
投茶:根据口感掌握投茶量。一般而言,初喝六堡茶的茶友,一开始不要喝太浓的,投茶量可酌情减少。
润茶:用少量沸水快速润洗两遍;
沸水冲入,闷泡5-10分钟,即可饮用。饮至约1/3处续水(沸水)泡饮,以保证茶味浓淡均匀。

5、煮茶法

特点:适合传统六堡陈茶、老茶婆或盖碗未泡透的老茶。
备具:陶壶一个。
备水:纯净水、矿泉水为上。

煮茶方法:
煮水:将清水倒入清洁好的陶壶中,煮沸;
备查:根据陶壶的大小备查,茶水比约为1:50,润洗后置入壶中。
小火煮10-20分钟,停火闷5-10分钟,即可饮用;
饮至约1/3处,续水再煮,茶尽其味。

六堡茶的“紫芽”

一直以来,六堡茶农都采用茶果播种的有性繁殖种植茶树,形成了群体性状的六堡原种。六堡原种作为群体种,几百上千年经过品种变异,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

依照芽叶色泽,茶农习惯把茶树分为四种:青芽种、红芽种、紫芽种和白苗种。这种叫法并没有很规范的品种划分或依据,可以理解为是六堡茶区的约定俗成。依分布来看,青芽种最多,其次是红芽和紫芽。红芽种和紫芽种也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是红芽种更偏向红色,数量少于紫芽种。大多紫芽、红芽只是在嫩叶初发时呈现紫色或红色,一般长到三四叶后就会恢复绿色。

陆羽在《茶经 一之源》中,强调茶叶品质时写道“阳崖阴木:紫者上,绿者次”。但现代采制茶中,却大多不用紫芽。比如安徽省的知名绿茶太平猴魁,在原料挑拣时就有“紫芽不要”的要求,紫芽茶制成的晒青毛茶,苦涩味较重,汤色褐绿,叶底靛蓝色。制成红茶,汤乌叶暗,故传统栽培技术理念上比较排斥紫芽茶。

这两种见解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在陆羽的那个时代,制茶工艺是这样的:“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选自《茶经 三之制》)。采摘、蒸制(杀青),捣(有没有类似揉捻),压饼烘干,穿挂,保存。由此可见,唐代制茶,并不是新鲜品饮,而是存放饮用的。这一点和传统工艺六堡茶的陈放非常相似。

六堡茶农一直将紫芽与青芽混采同制,并不挑拣,这样的六堡茶经过长期储藏后有极大的潜力。

紫芽茶自身内含物质更为丰富,花青素含量较正常芽叶高很多,其形成和积累与茶树生长发育状态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较强的光照和高温能增加其含量,使茶树芽叶呈紫红色。花青素含量高导致茶叶刚制成时,苦涩重口。传统六堡茶的自然陈化工艺,使得紫芽茶含量丰富的花青素茶多酚在后发酵过程中慢慢转化,苦涩味变淡或消失,口感变得越来越醇厚,最终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层次和滋味。

另外,六堡紫芽茶还富含多种有益化学元素,特别是其黄酮类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远远高于一般的六堡茶,对于降脂降血、减肥、养胃护胃、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等保健功效比一般六堡茶显著得多。

六堡茶11种保存方法

影响茶叶存储、导致其发生变化、陈化的四大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再有就是陈放环境的干净、气味等。六堡茶的存储,需将这些因素加以分析,综合起来。

六堡茶

1、不宜密闭,应略透气。用棉纸,宣纸或牛皮纸包裹即可剥开后存入瓷瓮或陶瓮内,瓮不必密盖,可以略为透气。
2、若茶有仓味,可置於空气中,待其仓味散尽再储存。
3、若茶汤口感“紧”或“涩”,可将茶片剥散或摊开,待其自然“回润”,益增其滋味之丰富及香气。
4、应远离厨房及有怪味处。
5、千万不可烘焙(即使低温亦不可)。
6、散仓味以每年十、十一月吹北风时,让自然风吹最佳,因北风乾燥,湿度在五十度上下(平常约七十度),另外在非下雨天时用电风扇微风吹亦可,注意勿受太阳光直射。

7、有气之茶(以50年代居多)如不立即品饮时,应保留其外纸及竹壳,以护其气,品饮前再将外纸去除,剥开”回润”,经常品饮,即可渐入佳境,“回润”至适当时,即可用纸包裹储存。
8、无气或略有仓味的茶,宜将外纸斯去。
9、清理乾净,适度透气后再储存。
10、整筒竹壳茶饼若无仓味,可用外纸包裹存放,纸有调节作用可挡过度湿气。
11、以冷气送风会过於乾燥,想去除仓味时可用此法.但仓味去除后,仍需以自然空气.适当的湿度来“回润”。

哪山的六堡茶最好?

什么是山头茶?六堡茶与普洱一样有生茶和熟茶。对生茶来说,由于不同地理环境的独特的小气候,造成不同山头有各自不同的风味。把不同山头的茶制成单一产品,就形成了山头茶的概念。六堡茶虽然地域范围不大,但历来有地域茶的高下之别。


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民国时《广西通志》记载:恭州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
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也有生产。


如果照前人的说法六堡茶的山头高下排序应该是恭州村-黑石村-罗笛村-蚕村。恭州就是现在不倚的恭州片,罗笛应该是现在的芦荻。至于黑石村到底是不是塘坪村的黑石顶还是有些不同的声音,公平村的黑石坪有四棵老茶树,上世纪80年代卖给了广东客了,公平村的人一直认为黑石村是指黑石坪,而不是现在塘坪村的黑石顶。
这种排序到了现在当然已没有多大的意义,当年很多的产茶村都已经不再产茶,而且有的茶区地理风貌都已改变,原来的茶园和老茶树都不在了。流经六堡茶区的两条小河交汇在镇中央,按六堡人的传统说法,北水好过南水,就是恭州、不倚、公平、塘坪、四柳、理冲这条河沿岸的茶比较好,从梧垌高枧这条河流域的茶稍苦些。


为了验证六堡的山头,曾经走遍了六堡的各个村落。不倚的茶园面积还是六堡茶区面积最大的,而且品种比较纯,由于交通不便(不倚是2016年才修通了水泥路)和海拔较高这两大原因,恭州茶依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准和相对的原生态状态。
相比与之齐名的黑石(当然是大家理解的塘坪黑石顶)村茶,品种的退化等原因,已经被公平和芦荻所取代,与塘坪四柳的茶属于一个档次。梧垌这个方向的茶,可能历来不是六堡茶最好的方向,当年的茶确实是比较苦的,但三年后苦味会减弱很多,应该是内质还是很丰富的茶。像蚕村这个方向现在已基本不再产茶。但大中村六堡河谷一带解放后是六堡公社茶园的范围,由于茶园管护得法茶树品种也是比较好,解放后其出产的茶其实在六堡茶属于顶尖水平。
六堡茶山头的改变其实主要是人在起作用,由于六堡的山川地形及生态依然维持着旧时的风貌,唯一改变的可能是品种的变异,还有做茶的人。

六堡茶为何有生熟之分?

六堡茶在清嘉庆就是全国24大名茶和当时的贡茶,并在清朝末年随着两广华侨走进南洋,开启了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出现了人工加水渥堆的后发酵工艺,也称为六堡茶的现代工艺。由于两种工艺的茶都叫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自然发酵的茶叫生茶,现代工艺人工加水渥堆的茶叫熟茶,以示区别。普洱熟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借鉴六堡现代工艺的结果,因此也有生熟之分。

六堡

传统工艺的六堡茶历经千年,由于自然发酵,要晾置陈化5年以上才能销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们认为实在是太慢了,不符合大干快上、赶英超美的大好形势。有些爱国港商发现香港的仓库尤其是潮湿的仓库,不仅租金便宜还能放二年出五年的汤色。还有些更加爱国的港商为了让祖国的茶叶更快地销往南洋,直接往装满茶叶的箩筐泼凉水,发现一年茶汤色就红了。于是乎一种全新的工艺诞生了。加水渥堆发酵,据说是成熟于六十年代,因为过程和动机的可疑,所以这一功绩被埋没在历史的不可考之中。尤其是进口地的人民,无知无觉地习惯了新六堡,就是现代工艺六堡茶。2008年六堡茶地方标准的制定,现代工艺六堡茶成了唯一的标准。传统六堡茶被遗留在偏僻的六堡乡。
传统六堡茶,现在有很多叫法,有的叫古法六堡,有的叫农家茶,有的叫六堡生茶等等。传统六堡茶完整工艺是: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做成干毛茶后再筛分蒸压后陈化,然后等上你喜欢的年份,就是成品。
现在有人把双蒸双压也叫古法六堡的,也有拿绿毛茶用烟熏再蒸汽蒸叫农家茶的,这当然从另类的角度可以证明传统六堡茶的魅力。
为区分传统工艺六堡茶,所以那些做传统工艺六堡茶的茶农就称现代工艺六堡茶为“厂茶”。但六堡茶的现代工艺依然是个伟大的发明,在黑茶的历史上是会有它浓重的一笔的,因为它成就了另一个巨人“普洱茶”。1972年,在六堡茶现代工艺炉火纯青的时候,普洱茶的技术人员借鉴了它,普洱熟茶产生了。2008年普洱茶的地方标准把普洱分熟茶和生茶。所以我们把传统六堡茶叫六堡生茶,现代工艺六堡茶叫六堡熟茶,也算是对它的借鉴的“回馈”。
最后揭秘一下六堡茶现代工艺:六堡毛茶加水渥堆发酵筛分蒸压晾置陈化,当然也有些高明的人是直接用绿毛茶加水渥堆而成,当然这样的高手不少。

六堡老茶婆品饮方式?如何冲泡六堡老茶婆

冲泡法:
要先把干叶在手合掌干搓揉一下,然后放盖碗或紫砂壶冲洗茶叶二次,茶汤浸出慢,冲泡时间适当延长。
闷泡法:
备热水瓶/保温壶一个,茶叶适量,先放茶叶,后冲入开水,闷泡两三个小时,待过夜后,茶色更深、茶汤更浓。
煮饮法:
取适量茶,茶水比例约1:50,烹煮3分钟左右,再闷15-30分钟,即可饮用。
冰镇法:
老茶婆甜度高,夏天凉喝也美味。将煮好/闷好的茶汤倒入凉杯,待温凉后放入冰箱冰镇,想喝的时候牛饮一大杯,甚是解渴。

老茶婆与黄片的区别

黄片,并不是在茶树上发黄的叶子,是制茶过程中对较硬揉捻不成条并拣选出来的叶片的一种民间叫法。老茶婆与“黄片”不同,老茶婆不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而是从前茶农在不影响来年收成的前提下,利用一些较为粗老的叶子为自己饮用而制作的一种日常茶。

六堡老茶婆的由来

老茶婆由来已久。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全国各地的茶农都一样,六堡镇茶农舍不得喝卖得出价的茶,自己在家喝的茶,多数是采这些粗老叶子,进行简单处理后当做口粮茶留给自己喝。

茶农喝的这种粗茶,十分甘甜。冲泡方法也非常简单,直接闷在热水瓶里,想喝时就倒在海碗里牛饮。上山砍柴或者下地劳累回到家,只要饮一海碗进肚,发一身汗再满足地打个响隔,劳累顿消。

六堡茶的贮藏环境要求

六堡茶的贮藏环境要求
除却应符合黑茶的基本贮藏要领以外,其实六堡茶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贮藏环境要求。由于六堡茶是后发酵茶,其存放方法不能照搬青绿茶类密封低温干燥的存储方法。六堡茶需要一个陈化环境,六堡茶的贮藏环境要求必须符合其陈化环境要求。广义来说,市场上销售的六堡茶都是处于陈化阶段,所以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存放方法,保证其陈化环境,促进其品质变化。
首先要远离杂味异味。六堡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存放环境的异味杂味,会使茶叶的品质大大降低,因此,要给茶叶提供一个无异味杂味的存放环境。

◎六堡茶的储藏陈化环境应该通风透气,并避免阳光直晒

其次贮藏环境的干度湿度。六堡茶的陈化转换离不开水分,茶叶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为转化提供基础物质和外部环境。适度的干湿度,是保障转化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湿度过重,则茶叶容易熟化霉变,湿度过低,则转化效果不佳,陈化期长。由此可见,适度的干湿度,可以保证茶叶顺利陈化,又避免熟化霉变,是最好的最理想的存放环境。

◎六堡茶在包装上所使用的青花茶罐

第三应适度通风,避免虫害污染。适度通风可去除六堡茶渥堆过程中产生的堆味杂味,让六堡茶香气更纯正。在存放的过程中,也须注意防虫防鼠,避免茶叶受污染而丢弃的损失。

◎六堡茶在包装上所使用的金属茶罐
最后还应选好存放的容器。由于历史和工艺的原因,六堡茶产品在出厂前的陈化阶段多使用大竹箩装紧压茶的包装形式,在出厂时则打散分成小包装形式出售,是为六堡茶散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六堡茶贮藏容器种类很多,传统习惯上多用紫砂容器、坭兴陶容器、竹木容器、藤编容器、藤及竹木混编容器,甚至葫芦、麻布袋等。这些容器都具有透气性,又不带异味杂味的共同特点,部分透气性比较强的容器,还应在容器内壁衬一层纱纸,以更好地防尘、防潮、防虫。对于砖茶、饼茶、沱茶、圆柱茶等六堡茶紧压茶,应先以透气性较好的纱纸或宣纸包好,再放入容器内存放。

◎使用纸篓包装的六堡茶
此外,目前一些符合生态要求的材料编织物也被用于作为六堡茶的包装储藏容器,如竹篾、竹筒、竹壳、天然藤编、杉树皮、香蕉树皮及其叶、芦苇等材料。一般来说,此类容器在装茶叶前,都会采用符合生态要求的方法进行特殊处理,以除去异杂味并防止其生虫。例如竹篾容器在贮藏茶叶前往往要用六堡茶浓汤浸煮,以除去竹子自身所特有的青味。
当然,由于目前茶叶市场销售节奏的快速,对于六堡茶的包装与贮藏更多的是使用铝箔袋、复合材料袋、塑料袋等现代化容器。但此类包装与容器透气性较差,甚至不具备透气性,因此非常不适宜用于六堡茶的储藏,使用此类包装或容器购回六堡茶后,应尽快转装到透气性较好的容器内,以便于茶叶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陈化。

透气性较好的现代化包装有:纸藤编容器、纸罐、软纸盒、纸袋,此类包装比较适宜存放六堡茶。

六堡茶加工的特殊工艺

六堡茶加工的特殊工艺

(1)双蒸双压。

六堡茶双蒸双压工艺是相对现代冷水发酵工艺的热发酵传统工艺。此工艺通过锅炉蒸汽进行汽蒸,出蒸后略加摊晾,叶温下降到80℃左右时,进行渥堆。可快速获得高温高湿条件,利用湿热作用加快茶叶发酵,加快茶叶多酚类物质的转化,加快获得色泽红褐,发出醇香的要求,且筑堆时要踩边压紧,做到边紧中松。此为一蒸一压。

包装时,将初蒸渥堆后的半成品再行复蒸,待叶温降至80℃以下装篓,用机压实,边紧中松,每篓分三层装压,加盖缝合。此为双蒸双压。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茶窖”
(2)洞穴陈化。

经研究表明,六堡茶生产的关键工艺渥堆和陈化工序中,存在有多种参与六堡茶生产的微生物种群,这些微生物种群与梧州市独特的地理、气候、水土等自然环境条件是紧密相关的,因此,这些微生物种群是独特、不可复制、不可移植的,并且在六堡茶品质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同时,六堡茶用洞穴(常年温度保持在20~26℃,湿度70%~80%)陈化的传统,使得六堡茶生产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得以保持和纯化,因而六堡茶的品质也能长期保持优质稳定,并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

◎六堡茶的洞穴陈化工艺
(3)木板干仓存放。

按茶人的经验,存放六堡茶的地方,不需要空气流动过快,也就是说不需要太通风。一般而言,经过充分渥堆发酵,发酵比较完全的六堡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放置去除堆味后,不宜存放在过于通风的环境中。甚至,如果是一定年份、发酵充分的六堡陈茶,更要避免通风,只需保持透气即可,过于通风反而对存茶不利。所以,如何正确把握好通风的度,对于六堡茶的存放是至关重要的。

◎木板干仓存放的六堡茶
而木板仓库(厂家一般采用经茶汤沸煮的木料,固定在仓库的四周)刚好可以营造出一个利于存茶的小环境。首先,木材是多孔性有机材料,具有调节温湿度的作用,当空气湿度大时,木材可以吸收部分水汽,降低环境湿度,当外界湿度小时,木材即放出水分,避免空气过于干燥,保持木板干仓内微生物的活性。其次,木材的多孔性结构特定,使得它表面积大,具极强吸附性,可吸附茶香,并在不同批次茶叶中转移,确保茶叶香型的稳定。另外,木材经茶汤沸煮晾干后,茶汤内含物附着在木材的多孔表面结构中,为微生物的附着、繁殖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空间结构。

为什么六堡茶有祛湿功效

湿气存于体内都是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生活环境所造成,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身体会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淤积有关。


六堡茶历来有祛湿的功效,而且年份越老功效越明显。很多人都好奇六堡茶为什么有祛湿功效?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六堡茶生长的环境,六堡茶以原产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六堡乡独特的小环

境造就了神奇的六堡茶。到过六堡的人都知道,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终年潮湿。在这种高湿环境生长的茶经过几千

年的优胜劣汰之后,天然养就了对抗湿气、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二是六堡原种,六堡茶祛湿功效一定跟品种的内在基因有关。人类的很多疾病其实是个体的基因决定,同样的道理六堡茶的祛湿功效很

大程度也是因其六堡原种茶树的基因所致,但要完全揭开六堡原种祛湿的奥秘还有赖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只是武断地给出了因果关系,或者因为六堡茶祛湿这样的结果去寻找它内在的成因。第三跟六堡茶制作的传统工艺有关,因为千百年来,一直陪伴着六堡茶的祛湿功效的,是这个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传统制茶工艺,而且年份越老效果越好,这跟六堡茶越陈越香是一个道理。
六堡茶祛湿的功效由于十分明显,它成了东南亚华人的口粮茶,
更是下井矿工的保命茶,也是中国药用茶的杰出代表性茶。但是究竟什么因素成就了它祛湿的功效,还需要现代科学研究去提供明确答案。

秋天,六堡茶的五种喝法

壹 煮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喝茶是一种待客之道。有朋自远方来,君子之交淡如茶水。知交的好友当然喝茶是最好的。喝酒聊天和喝茶聊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氛围,喝茶当然是雅事,常常喝茶喝喝就来点琴棋书画,当然也宜在松风竹月下,清泉白石间。六堡茶温和醇厚,在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季节,煮一壶暖暖的六堡,围炉夜话,一样可以慨当以慷。在这月光下的秋天,煮一壶六堡,来一场神仙的对话。

贰 闷泡
早起一杯六堡茶,健康的喝法。早晨的第一杯水流经肠胃道,可以清洁消化道、活化肠胃道细胞,补充前一晚身体所流失的水分,并稀释渐趋浓稠的血液,让身体由内而外整个苏醒过来。慎选你的晨起第一杯水,不仅是养护胃气的重要关键,接下来的茶饮和早餐也才可以顺利消化吸收,然后,顺利排便、排水,让身体充满洁净的能量,进入良性的代谢循环。早晨喝一杯六堡茶,对肠胃有非常好的调理功效。众所周知,六堡茶有调理肠胃的功效,而且还可以

隔夜喝。茶不能隔夜喝,那是绿茶类的茶,六堡茶可以隔夜喝,因为它有抗氧化和杀菌的功效,隔几天喝都不会变质的。很多养生专家建议早起要喝一杯水,这样方便排毒。但最好的方法是晚上在保温杯闷泡一杯六堡茶,早起就可以喝余温犹在甘甜又滑口的六堡茶了,稠滑润喉还有甜甜的枣香,喝完整个人都充满了精气神。
叁 壶泡
六堡茶有祛湿的功效。午后申时,申时茶是这样科普的:申时(15:00-17:00)是全天最佳喝水排毒时间。申时是膀胱经当值,膀胱经存储津液,输送阳气给肾脏之时,此时应完成良好的体内津液循环,因此用适当方法在申时补充水分,会让茶里的有机物质与周身肌体结合进行运化,而且申时茶不影响

到晚上的休息。此时不喝茶简直就不是个茶人。而且下午也是身体比较疲劳的时候,这本来是英国的下午茶时间。这时候如果能喝上一顿茶那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啊!这是和六堡茶是最好的,秋燥是最容易滋生不良情绪的,祛湿的六堡是化解烦躁的良药。所以要耐心一道一道喝六堡,越陈越香的六堡每道茶的味道都不同,我们慢慢地品光阴的味道,平静地看着眼前繁华的尘埃。
肆 杯泡
平时泡茶如果觉得太过麻烦,或者是生不由己的匆忙的白领,喝茶仅仅是喜欢。那没办法就用杯泡也是极好。六堡茶不像绿茶那么娇气,用滚动的开水泡就很好喝,闷久也不会苦。放凉了也不涩,放久了一样可以喝而且还解渴。这种平民的饮料本来就是杯泡这种简单的喝法才适合。六堡茶的汤色很漂亮,那玻璃杯中透亮的红是办公桌上的风景。
伍 煎大桶茶
所谓煎茶,就是跟煎中药一样,凉水浸泡几分钟后开大火烧开煮转文火15分钟就可以喝了。人多的时候,当你的公司一下子涌进几十号人,如此只能用大桶煎茶伺候了。茶装入茶包袋丢下去煎,水开茶好,简单方便。这种喝法就是当年马来西亚矿工的喝法,这样的六堡茶驱散了矿井的潮湿,矿工们得以健康地养家糊口闯南洋。在秋天,办公室的燥吝之气也需要煎一桶六堡茶,空气中的茶香那是六堡山林的气息,健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