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清朝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曾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方有资格每月享受十四两六安瓜片茶的待遇。老一辈革命家对六安瓜片多有情钟,一代伟人周恩来与叶挺将军曾有一段与六安瓜片的不解情缘。
建国后,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军委作为特贡茶。

197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六安瓜片被作为国品礼茶馈赠,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被传为佳话。“六安瓜片”不愧为六安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997年,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开始以试点的方式,进行恢复六安瓜片传统工艺的工作,以独山镇冷水冲、磨剑冲、柳树冲三村作为试点。

如何鉴别六安瓜片的真假

现在的经济市场,出现假冒伪劣的茶叶产品特别多,所以消费者购茶叶时要特别的小心。六安瓜片是安徽的名茶,也是特色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因为是名茶,因此茶市就会出现假货或劣品,那如何鉴别六安瓜片的真假呢?
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干茶发汤品尝: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片刻后,即可品鉴。如何鉴别六安瓜片的真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六安瓜片干茶真假鉴别
1、观其色:观望六安瓜片干茶的颜色,色泽铁青透翠的就是烘制到位的茶叶。
2、闻其香:闻六安瓜片干茶的香气,如有烧板栗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
3、嚼其味:拿一些六安瓜片干茶细嚼,如有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爽甜润的感觉。
4、观其形:看到六安瓜片干茶的片卷顺直、粗细匀称的条形的就是炒功到位的茶叶。

二、六安瓜片泡茶真假鉴别
1、闻其香:鼻子靠近杯面,问到悠悠的茶叶清香为茶叶。
2、观其色:看到泡出的茶汤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就是好茶。
3、品其味:慢喝两口茶汤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就是好茶片。
4、观其形:六安瓜片泡开后,水发汤茶叶浮于上层,之后叶片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的就是真的好茶叶。

2018年六安瓜片上市时间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

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茶叶去芽保持单片形体,梗剔除后,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在六安瓜片原产地、安徽六安市裕安区的磨剑冲茶园里,每到3月底、4月初,谷雨前后的十几天,就会进行六安瓜片春茶的头采。

六安瓜片——忘不掉的一片树叶

红艳明亮赛霞天
醇郁厚滑味甘鲜
参拾岁月今朝饮
畅吾心神妙生津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该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过去这三县均属六安府所辖,故称为六安瓜片,作贡茶。

齐云山主峰海拔高达800多米,山上峰峦迭翠,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终年四季,云雾弥漫。茶树生长在这样日照短且多漫射光的温湿的环境里,朝夕饱受着雾露的滋润,因而茶质优美。

外形:单片平展、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不带芽梗,形似瓜子,色泽宝绿,叶被白霜,明亮油润。
内质:汤色清澈,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回甘。
叶底:黄绿匀高。

六安瓜片宛如瓜子的外形,宝绿润亮的色泽,黄绿清澈的汤色,清芬扑鼻中别具一格。我国许多著名的茶叶学者,在品评是认为,制作瓜片茶鲜叶质地较其他名茶粗老,但其品质却如此独特,究其原因,除了大别山深处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富饶多彩的品种资源外,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挥才智所创造的采制工艺是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总结六安瓜片传统的采制工艺有四个独特之处:

六安瓜片

一是摘茶等到“开面”。即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开面,叶片生长基本成熟,内含物丰富,成茶香气高。
二是鲜叶要扳片。采摘回来的鲜叶,经过摊凉、散热、再进行手工扳片,将每一枝芽叶的叶片与嫩芽、枝梗分开,嫩芽炒“银针”,茶梗炒“针把”叶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扳片在我国绿茶初制工艺虽独一无二,最为科学的一道工序。扳片的好处,既可以摘去叶片,分开老嫩,除杂支劣,保持品质纯一卫生,又可以通过扳片起萎作用,利于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几蛋白质、醣类物质转化,提高成茶滋味和香气。

三是老嫩分开炒。炒片分生锅和熟锅,每次投鲜叶一两至二两。生锅高温翻抖杀青,熟锅低温炒拍成形。

四是碳火拉老火。炒后的湿坯茶经过毛火、小火、混堆、拣剔,再拉老火至足干。拉老火是片茶成形、显霜、发香的关键工序,人称“一绝”。拉老火采用木炭,明火快烘,烘时由两人抬烘笼,上烘2—3秒种翻动一次,上下抬烘70—80次即成。有人形容其“火光冲天,热浪滚滚,抬上抬下,以火攻茶”,成为一道引人入胜的景观。

六安瓜片是什么茶 无芽无梗的独一无二

六安瓜片,不知六安地名的人初次听说这款茶,一定会把它读作数字的“六”,但事实上是因地名而起的茶名,当读作六(音“路”)安瓜片。既然如此,不如多了解一点它的知识,加深对六安瓜片的印象吧。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是绿茶特种茶类,为我国的传统名茶,历史悠久。在国际上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其间以蝙蝠洞茶场产的瓜片最为正宗。六安瓜片产区属湿润地带,雨量充足,日照资源丰富,土壤土层厚实、肥力高、透性好,多为高产茶园区,为茶树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安瓜片

▲似瓜子形的单片

  六安瓜片干茶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天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绿润,巨细匀整,不含芽尖、茶梗;幽香高爽,味道鲜醇回甘。冲泡之后,汤色明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根据采制季节的不同,六安瓜片可分成三个品种:

  1、提片:指在谷雨前采制的六安瓜片,这时期采摘的茶叶品质最优;

  2、瓜片:指在谷雨后采制的六安瓜片;

  3、梅片:指在梅雨季节采制的六安瓜片,此时期采摘的茶叶稍微粗老,品质一般。

六安瓜片

▲无芽无梗的独一无二

  2010年之后,中国上海世博会上六安瓜片的展出,使得六安瓜片成为了中国世博会的十大名茶,引起了爱茶之人追捧的热潮,六安瓜片产地六安市也成为了旅游的热门城市。六安瓜片属于绿茶,绿茶具有的全部的功效作用六安瓜片通通具有,它还有一个所有绿茶都比不上的特点,就是六安瓜片的营养成分,茶叶中积蓄大量的养分,并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所以如果有人有意考考你,现在除了慢悠悠地读出正确的六安瓜片,您也可以一本正经的跟别人科普六安瓜片独特的无芽无梗特点,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啦!不过市面上的六安瓜片仍然不好分辨,如果您要去选购,也请多多留心。

六安瓜片的鉴别方法

六安瓜片的选购常识。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选购品尝“六安瓜片”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1
一是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2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片刻后,即可品鉴。步骤如下:首先闻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

3
三是望其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

4
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六安瓜片之工艺特点

六安瓜片独特的加工工艺

六安瓜片工艺独特,长期坚持手工采制方法,加工技术和品质风味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采制方法独特之处:一是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二是鲜叶通过扳片,除去芽头和茶梗,掰开嫩片、老片。三是嫩片、老片分别杀青,生锅、热锅连续作业,火温先低后高。特别是最后拉老火,炉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篮走烘,一罩即去,交替进行。抬篮一招一步节奏紧扣,地珍配合默契,如跳古典舞一般,煞是好看,实为中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

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外形

瓜片茶应洁净,极品、精品、通品瓜片的要求是品质正常,无梗、无芽、无劣变,不含有非茶类杂物。独特的打制工艺,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独特风格。外形:单片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不带芽梗,形似瓜子,干茶色泽翠绿,起霜油润。内质:汤色清澈,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回甘,叶底黄绿匀高。

那六安瓜片应该怎么冲泡呢?

六安瓜片

任何一款茶的冲泡都离不开泡茶三要素,即投茶量、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六安瓜片,杯小茶推荐用3g,90摄氏度,下投法。

溫杯后,投茶3克,用90℃的水,沿杯壁缓缓注入三分之一水量,拿起杯子轻摇,让茶叶在水里充分浸润,乘机闻香,这时候是香气散发最佳时期。一分钟半以后加水,再稍等片刻,大约一分钟半后便可以品尝茶汤了。

续水的时候用留根法,就是无论用玻璃杯还是盖碗,喝瓜片的时候都要留三分之一茶汤再续水。

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的单叶片茶 !

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的单叶片茶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特殊的名片,六安瓜片的特殊身份,似乎比其他绿茶都多了几重。绿茶特别图求鲜嫩,因此原料多是以芽或一芽几叶为主。

六安瓜片却与众不同,只采叶片,这在茶叶中绝无仅有。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在六安当地流行这样的比喻:
第二片恰是二八少女,最是风华丰茂;
第三片是二十出头的姑娘,袅娜多姿;
而第四片已经二十七八的熟女,不过还是风韵犹存;
到了第五片叶子,是三十岁的少妇,自有她的味道在。
再往后,是薄暮之秋,风头不再。
六安瓜片是最复杂的绿茶

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至小满节气前结束,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

扳片:鲜叶采回要及时扳片。分嫩叶(或称小片)、老片(或称大片)和茶梗(或称针把子)三类。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即时上炕。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最值得一提的是六安瓜片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拉老火,整个过程只能用壮怀激烈来形容。

两个工人将烘笼在1000多度的炭火上抬上抬下,这样的动作要连续一百多次,与此同时,茶叶的香味会逐渐溢满厂房。

如果说西湖龙井和碧螺春是早春之味,那么谷雨时节的六安瓜片便是暮春之味。前者意在争春,后者则饱含些对春天的挽留了。
抓一小把六安瓜片放到茶杯里面。这是一片片看似简单的微微蜷曲的叶子,没有芽,没有梗,干干净净,多少有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意思。

在滚烫的开水中,蜷曲的叶子苏醒过来,趁着热乎劲喝一口,“嘭”整个口腔被一到霸道的香气填满。这种口感征服了杯小茶的味蕾,激发喉咙涌出甘甜的滋味,舌尖似乎能滴下甘泉。

六安瓜片是茶叶中含水率最低的茶,因此出茶率也很低,每四五斤的鲜叶采能出一斤的成品干茶。

茶喝完了,如果你仔细观察六安瓜片的叶底,一片片整齐而沉静地排列在杯底。这时,你才能体会到这一杯茶里面的功夫。

 

六安瓜片有哪些获奖荣誉

1982年、1986年分别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其后1995年获“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奖和“中国国际茶文化、茶产品推荐奖”。

1999年经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测评为国际茶叶界质量最高等级“国际先进水平”、并于同年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同时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

2001年中国(芜湖)茶博会上荣获“茶王”殊荣。

2007年3月26日至28日,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将六安瓜片与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绿牡丹4种名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俄罗斯领导人。

2008年,六安瓜片已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10年6月,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品牌。

2010年,六安瓜片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

2017年4月,六安成功创建全国六安瓜片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六安瓜片的加工工序

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至小满节气前结束,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

扳片:鲜叶采回要及时扳片。分嫩叶(或称小片)、老片(或称大片)和茶梗(或称针把子)三类。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