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在不同环境下的冲泡方法

“浓不如淡、多不如少、热不如冷、高不如低、快不如慢、重不如轻……”祁门红茶的高下贵平浓淡冷热之间,都有滋有味有悦有乐无入不自得。

金豪毕现,卷曲如螺,干茶闻起来蜜香扑鼻,入口竟然带着兰花香。今天给大家介绍不同环境下冲泡祁门红茶的方法。

祁门红茶冲泡建议

器具:盖碗、玻璃杯、白瓷壶

水温:水温为100℃,高级红茶85~90℃

茶水比:茶水比1:50;3克红茶配150毫升水

时间:第一泡3~5秒,第二泡5~8秒

盖碗冲泡祁红的步骤
①准备好茶具:盖碗、随手泡(电热水壶)、公道杯、品茗杯、茶匙等。

②沏茶之前,将沸水注入盖碗,约10秒过后,将水弃去,此法有助于提高盖碗的温度,以保证冲泡时的水温。温碗后再温公道杯和品茗杯。

③用盖碗冲泡,建议投茶3克。同时根据口感轻重程度、人数多少增加投茶量。

④祁门红茶的冲泡水温以90℃为佳。浸泡时间视茶叶粗细老嫩、原料级别高低衡量。细嫩茶叶,如品质上乘的国礼、特级、一级祁门红茶,建议冲泡10秒后即可出汤,冲泡次数增加一次,冲泡时间可适当延长5~10秒。每次冲泡都必须将盖碗中的茶汤倒干净。

⑤茶汤倒入公道杯后,这样可以达到均匀茶汤的作用。再按从右向左的顺序将茶汤注入品茗杯中。

⑥一杯如琥珀流光般红艳明亮的祁门红茶就冲泡好了。
办公室里飘逸杯的泡法

①投茶:取适量祁门红茶置入飘逸杯内胆,建议投茶3~5克。

②注水冲泡:再次往飘逸杯中注入沸水,水温控制参照上述盖碗冲泡的水温。

③静候茶汤:盖上盖子,静候茶汤片刻,祁门红茶第一泡的浸泡时间约10秒,冲泡次数增加一次,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5~10秒。

④出汤:按上方按钮使祁门红茶的茶汤流入飘逸杯中。

⑤倒茶入杯:将飘逸杯中的茶汤倒入茶杯

⑥带有清新兰花、玫瑰香气的祁门红茶即可享用了。

祁门红茶为何香名远播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根据其外形和内质特点对祁红的等级划分 ()

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祁红以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采制工艺精细,采摘是在春夏两季,茶农们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十二道工序制作分级拼配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祁门红茶。加工一千克上好的红茶,一般需要六千克鲜嫩的芽叶。
根据国内确定的茶叶标准和祁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修订的祁门红茶新标准,祁门红茶分为特贡、金毫、礼茶、特茗、特级……再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下面分别从祁红的”外形”,”香气”,”水色”,”叶底”等特征上进行区分.

礼茶——外形细嫩整齐,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泽润;香气高醇,有鲜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独有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绝大部分是嫩芽叶,色鲜艳,整齐美观。

特茗——外形条索细整,嫩毫显露,长短整齐,色泽润;香气高醇,有嫩鲜香甜味,有独特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芽叶比礼茶较少,色鲜艳。

特级——外形条索紧细,嫩毫显露,色泽润,匀整;香气高醇,鲜嫩含有独特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度明显、整齐、色鲜艳。

一级——外形条索紧细,嫩度明显,长短均匀,色泽润;香味高浓,具有”祁红”特有果糖香;水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叶均整,色红艳。

二级——外形条索细正,嫩度较一级少,色泽润;香味醇厚,有”祁红”的果糖香;水色红艳不及一级明亮;叶底芽条均整,发醇适度。

三级——外形条索紧实,较二级略粗,整度均匀,面张稍有松条;香味醇正,鲜厚有收敛性,”祁红”特征依然显著;水色红明;叶底条整,发醇适度。

四级——外形条索粗实,叶质稍轻,匀净度较差,色泽带灰;香味醇正,有相应浓度,仍有”祁红”风味;水色红明较淡;叶底均整度较差,色红而欠匀夹有花青。

五级——外形条索较粗,稍有筋片,匀净度较差,色泽带灰;香味醇甜偏淡,但无粗老味;水色红淡;叶底花青稍含梗。

六级——外形条索较松,夹有片朴,色泽花杂;香味粗淡,浓度不足;水色红淡,明亮不够;叶底红杂,较梗。

七级——外形条索松泡,身骨轻,带片朴梗,色泽桔杂;香味低淡,有粗老味;水色淡而不明;叶底粗暗梗显。

祁红的营养价值 ()
祁门红茶可以提供丰富的核黄素、叶酸、胡萝卜素、生育酚及叶绿醌,并且是食品中氟化物的主要源泉。

蛋白质:红茶中茶氨酸的含量和氨基酸总量位于各茶类的第二位,同时红茶中还含有少量的游离氨基酸。这能维持我们身体的正常生理和新陈代谢功能。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多为多糖类,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仅占茶叶可溶物的4%~5%, 属低糖饮料,红茶脂类含量一般不超过3%。

热能:红茶每100克的热量低于1244千焦。

维生素:红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含量仅次于绿茶。维生素C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红茶中含有丰富的钙、铜、钠、磷和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最便宜的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

入冬了,很多人喜欢喝红茶了,很多是自己家里喝的,想要实惠些的;
很多人在问祁门红茶多少钱,最便宜的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呢?
其实茶叶最便宜的真不好说,太便宜了。,质量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像祁门红茶,几元或是几十元一斤的都有,这些茶很多是奶茶店,用作的;只是用来调味的。如果是单纯用来喝的话,回味肯定会差些,像现在很多人买茶自己喝,大部分会选择,200到300左右的大众化。也有会选择相对中上等一点的茶,你是500到600元一斤的祁门红茶。这个价位的茶,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回味!

祁门红茶如何辨识好坏?

红茶茶性温和,滋味甜润,还可以制作各种调配茶饮,深受喝茶人士的喜欢。以高香闻名的祁门红茶,制作精良,品质优秀,特色明显。如何辨识祁门红茶的好坏呢?小编在这里分享几个方法。


▲祁门红茶外形图

优质祁门红茶的产地位于祁门历口、闪里、平里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根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


▲祁门红茶茶汤图

鉴别祁门红茶是一项技术性的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

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茶叶的品质和生长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对于祁门红茶所处地理环境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祁门红茶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再通过科学严谨的审评方式,我们可以做到对祁门红茶品质的辨识,以此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为什么是贵族的象征

不少茶友在说到祁门红茶曾经于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盛行之况时,经常会引用这样一句被认作是出自小仲马《茶花女》中用来描述一位贵族的衰落的话:“你连祁门红茶都喝不起,还算什么贵族?”——大概是以此表达祁门红茶当年风靡欧洲,深受王公贵族喜爱,以至于成为了当时贵族阶层的标配之一:如果连祁门红茶都拿不出来,似乎都不好意思再说自己是贵族圈一份子了。

说实话,小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颇为震撼了一下,祁门红茶好牛啊!不过后来一回神:什么,小仲马?要知道,小仲马的《茶花女》出版时间为1848年,而祁门红茶公认的创制成功时间却是1875年。

法国著名小说家:亚历山大·小仲马

我们查阅法文及英文版的《茶花女》,发现其中并没有类似的描述。同时,似乎也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句广为流传的“你连祁门红茶都喝不起,还算什么贵族?”是出自于哪里。网络搜索,可以看到一些同样以小仲马之名的类似说法,诸如“你连中国红茶都喝不起,还算什么贵族?”,“你穷得连祁门红茶都拿不出来了…”,但无一例外,都找不到确定出处。所以,如果一定要认为这句话来自于《茶花女》,我们除了假设小仲马是穿越人士以外,就只有认为这是众多中文译本中译者的笔误了。

不过,虽然这句话及类似说法的出处经不起推敲,但这句话所希望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明确,祁门红茶的蜚声海外也是毫无疑义的。

祁门红茶以“香高、形美、味醇、色艳”扬名于世。祁门县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日照适度,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但直到清代光绪年前,祁门县却仍然只产绿茶,不产红茶。虽然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华茶曾独占国际市场达200年之久,特别是从1842年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之后,在随后的40多年时间里,基本可说是逐年上涨,少有波动,直至1886年达到创纪录的高点13.41万吨;但到19世纪末期,华茶出口已有下降趋势,而在此时,由于西方的大量需求,中国的红茶开始成为出口的大宗,每年都有大批红茶运往国外——在那时,红茶出口比重平均约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80%之多。

根据陈椽教授的研究,“当时绿茶销路不好,外销仅占出口量的10%左右。红茶畅销,市场价高于绿茶,相导仿制,势所必然,这是推动祁门茶叶生产变革的动力。”面对呼声如此高涨的红茶产业,在市场需求、商帮资本以及前辈茶人创新求变的努力下,祁门红茶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创制成功。

祁红研制成功投放市场后,因其细腻圆润的口感、层次丰富而高扬的的香气,名声大震,迅速独树一帜,开宗立派。祁门红茶的产地范围以及产量不断扩大,海外出口茶中也迅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这届博览会于祁门红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上,祁门红茶一路斩关夺将,脱颖而出,获得一枚大奖章和两枚金质奖章。祁门红茶因此一时名震天下,并奠定了其后长达百余年来在海内外的至高声望。

此后,祁门红茶几乎是以不可挡之势,迅速扬名四海。可以说,当时全世界凡饮用红茶的,对祁门红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远渡英伦成为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被英国贵族视为上品;并冠被以各种美誉,如“王子茶”“群芳最”“红茶皇后”“祁门香”。它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推崇,日本人称之为“玫瑰”,畅销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就其世界关注的认知地位。

早期欧洲用来放茶叶的茶叶箱子,大多是木制,而且都带有锁。

但说祁门红茶是曾经风行一时的“贵族茶”,也是毫无疑义的。1931年祁门红茶的价格则达到了顶点,卖出一担(50公斤)447银元的高价,远高于当时印度、锡兰高档红茶。按照当年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1927~1936年,上海大米每市石(80公斤)为10.2银元,则祁门红茶一担可置换3.5吨大米。所以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祁门红茶可不就是贵族才喝得起吗?

祁门红茶为什么是碎的

有些人会疑惑买到的祁门红茶,打开后发现干茶是碎的,这代表它的品质低劣吗?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祁门红茶为什么是碎的。
祁门红茶的“碎”

祁门红茶按外形及工艺可分为三个品类,中国十大名茶,分别是传统祁门工夫红茶、祁红香螺、祁红毛峰。而祁门红茶的“碎”常见于传统祁门工夫红茶中。祁门工夫红茶的干茶长度一般在0.6-0.8cm左右,是在祁门红茶的初制基础上,经过更为耗费工时的“精制工序”制作出来的,条索紧细,长度大小基本相等,在肉眼看来,远比一般的茶叶要小,所以才会给大家“碎”的印象。
祁门红茶为什么是“碎”的?
迎合外销需求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而祁门红茶的“碎”也与其创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祁门红茶创制之初,即以出口为主要目的。历史上的祁红,也正是以外销为主。欧美的外国人喝茶,并不像中国人那么注重冲泡观形之类的,而是习惯以茶包形式过滤茶叶,或是煮茶调饮以更好地释放茶叶内含物质,切断筛分的祁门红茶碎茶正好符合外国消费者的这一口味。
符合国际等级标准
国际上红茶的等级标准评判是以机器进行分级筛选的,与中国传统红茶采用的原料标准并不一样。当时的中国还很落后,处在工业革命的萌芽状态,而为了符合国际上的等级标准,我们的祖先硬是利用原始的工具,在精制祁红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揉入了切细、筛分、拼配、官堆等浩杂繁复的工序达到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说,祁门工夫红茶的“碎”是一种世界性的消费需求。

不“碎”的祁门红茶
随着时间的推移,祁门红茶的主要消费市场由国外转至国内。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最近十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创新的“新派祁红”。创新祁门红茶较传统祁红工夫从外观上来看,条形更加完整秀美,口感和香气更适应大众,“祁红香螺”和“祁红毛峰”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祁红毛峰


祁红香螺

其实祁门红茶的“碎”并不代表它的品质不好,也不代表你买到的是假的茶叶。它只是为了迎合不同的消费者需要,从而进行的在工艺上的改良。如果你是资深的老茶客,喜欢醇厚浓郁,不是十分在意外观的,可以选择“祁门工夫红茶”;如果你在意外观的优美和冲泡时的美观,那就选择“创新型的祁红”。不管你选择的是哪种,祁红的“香”还是那个“祁门香”,这味“香”,从未改变。

祁门红茶有利于胃肠道

s

红茶是以茶树鲜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类茶。

在发酵阶段,受到机械损伤的茶叶组织与其内源性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β-葡萄糖苷酶等充分接触后,鲜叶中以儿茶素为主的茶多酚经酶促氧化后会产生一些新物质,如茶红素、茶黄素等。
红茶中的内含成分赋予其多种保健功能,对胃肠道的生理调节与疾病预防作用就是其中之一。

红茶功能成分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通过防止组织氧化和修复氧化损伤,并与胃粘液和谷胱甘肽等物质相互作用来保护胃肠道黏膜;通过与消化酶相互作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来调节消化吸收;通过与免疫系统调节因子、相关转录因子和一系列酶类的相互作用来预防胃肠道疾病。

「 红茶能改善肠道菌群 」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上千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菌之间相互拮抗、相互协作,维持着一个平衡状态。

这些微生物之间不仅相互交换物质和信息,还能实现与宿主细胞的通讯,参与宿主代谢、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调控,因此肠道菌群的变化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大量体内外实验表明,适量饮用红茶能促进有益菌生长,同时杀灭或者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使肠道菌群保持相对稳定。

有研究表明红茶对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抗菌的主要成分为红茶多酚和茶色素。这两种物质的抑菌机理类似,主要是通过与生物膜、酶等物质相互作用以干扰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

而在同一环境中,对有害菌生长的抑制,可以为有益菌的生长提供相对有利的条件,红茶中的复杂多酚体系可以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群中的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的生长。
「 红茶能保护胃肠粘膜 」
胃肠道黏膜具有对胃、肠道的特殊保护机制。肠道黏膜具有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这三大屏障的正常运行维持了肠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及其功能。而胃黏膜则有两个屏障,两者共同作用从而隔绝外部环境,避免机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维持胃功能正常。

我们都知道,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红茶茶汤中的咖啡碱与复杂的多酚体系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所缓和。有研究发现,空腹饮用一定量的红茶,可以避免肠黏膜萎缩。红茶的热水提取物还具有抗溃疡作用。

红茶对胃肠道黏膜起保护作用的物质可能是其中的茶色素、茶多糖、茶多酚等物质。研究表明,红茶中的茶红素和茶黄素等多酚氧化聚合物可以阻止大鼠结肠黏膜DNA氧化损伤。红茶中的水溶性多糖可以降低乙醇引起的胃损伤,水不溶性多糖对胃黏膜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胃黏液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也参与了茶多糖对胃的保护作用。红茶中存在一定量未被氧化的茶多酚,可以增加胃黏液,预防急性胃黏膜损伤;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还可以促进慢性胃溃疡的愈合。茶多酚对胃肠黏膜的保护机制,部分学者认为是预防和治疗组织脂肪过氧化反应,从而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 红茶能调节消化吸收 」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基本上都要通过胃肠道摄入,它们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研究发现,红茶中的芳香物质可刺激胃液的分泌;咖啡碱可以增强肠道运动,并与肠道中的有机酸或无机盐结合,加速食物消化;另外,红茶中的茶色素、残留多酚等物质还能抑制部分消化酶的活性。

红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的吸收,还可以加快它在体内的代谢。红茶中的茶多酚及多酚聚合物等物质能通过抑制肠道吸收脂肪来预防因饮食而引起的肥胖。红茶提取物还可以加速胃肠道蠕动,即起到了一定的润肠作用。茶红素加快了酸性甾体排泄,同时红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促进粪便排泄类固醇,从而促使肝脏脂质含量降低。另外有研究发现,将EGCG与葡糖胺-6-磷酸配合使用,可以通过降低脂肪形成和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影响细胞周期停滞来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

红茶对糖的代谢调节也有一定的功效。红茶在小肠内可以通过抑制相关的酶活性来阻止双糖的分解,从而调节餐后高血糖,因此糖尿病人多饮用红茶也很有益处。另外,咖啡碱已被证明能增加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及增加皮质醇水平的作用。长期饮用含有咖啡碱的饮料对降低2型糖尿病有一定作用。茶多酚对糖的代谢调节功能也已被证明,主要机理为抑制糖类的吸收、促进糖类的转运和利用,以及减弱肝脏糖异生促进肝糖原合成。

「 红茶能预防胃肠道疾病 」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肠道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主要由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免疫反应异常等引发而产生,一般认为与环境、遗传、感染及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红茶对炎症不仅有预防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有实验证明,茶红素能改善炎症引起的腹泻和结肠结构的破坏。

胃肠道癌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等,主要是由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导致在胃上皮和结肠部位产生恶性肿瘤。据统计,2011年中国胃癌发病率为31.21‱,死亡率为22.08‱;结直肠癌发病率高达23.03‱,死亡率为11.11‱。

红茶不仅能预防致癌物诱发癌症的形成,还对已产生癌变的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影响花生四烯酸在人体结肠黏膜和结肠肿瘤中的代谢,从而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红茶中聚合多酚类物质还能抑制DMH诱导的细胞增殖。红茶中茶黄素类化合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或凋亡。研究还发现,红茶还可以与一些物质共同使用产生协同抗癌的效果。红茶中的咖啡碱对结肠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结肠癌外,红茶对胃癌的防预和抑制作用也被验证。
红茶中的内含成分,茶色素、茶多糖、咖啡碱、茶多酚等在胃肠道中通过与内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胃肠道的生理调节起到一定作用,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另一方面,茶红素作为红茶中的重要功能成分,存在分离纯化困难及其化学组成、结构的复杂性等问题,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鲜有显著成果。另外,红茶中主要功能成分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分子结构修饰以增强特定功能及提高功能成分的生物利用度等都是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