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红茶

红茶如何冲泡更好喝?

金花茯茶

家庭式泡法
1、温壶
用沸水将茶叶及茶杯温热,冷的茶壶无法泡出红茶的原有风味。烧开水不要用铁制的水壶。

2、倒入适量的茶叶
基本上是一茶匙茶叶泡一杯红茶的比例。

3、冲泡
冲泡红茶的水要用沸腾的水,越热越好。放冷后再加热的无法冲出好味道。

4、盖上壶盖
若冲泡的的碎茶叶,加入热水后,将滤茶网及茶叶拿开,再盖上壶盖,因为碎红茶易于冲泡,泡太久会苦涩,越是细长的茶叶,浸泡时间可以加长。

观赏式泡法

1、备具
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
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
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
按1:50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

5、洗茶
右手提壶加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6、第一泡
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
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
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
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
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
操作同上。
另外,红茶的调味料也有许多:柠檬,牛奶,蜂蜜,方糖。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风味。
懒人式泡法

1.投茶

2.加水

3.喝
红茶是具有养胃,调理身体机能的好茶。在的任何季节里都适合饮用。尤其是适合上了年纪的人,能很好的帮助他们养胃护胃,健康身心!

红茶用多少度水温冲泡最好?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当中属于制作工艺中全发酵茶,红茶红汤,滋味醇甘,口感滑香,一般有果香,花香等等。
在红茶种类中,云南滇红、广东英红九号属于大叶种,武夷山正山小种,湖南湖红,安徽祁红,河南信红,江苏宜红一般都是小叶种。

而泡茶的水温,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现总结冲泡红茶水温经验如下:
1、用100℃冲泡。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叶,水温过低不利于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比如儿茶素,如果水温过低,就需要更长的冲泡时间才能析出,时间不足则茶味寡淡,时间太长又带苦涩。
2、泡茶水忌多次煮沸。刚煮沸起泡的水冲泡最适宜冲茶,煮得太久,水中的二氧化碳会挥发消失,这样冲出的茶汤会鲜味尽无。
3、煮沸起泡。什么叫刚煮沸起泡?烧水时,建议大火急沸,切忌文火慢煮,这道理和上文讲的是一样的,水中二氧化碳会消失。烧水时随时留意水的变化,可以眼睛看水中起泡的情况,或以耳朵聆听水沸的声音。一般说,刚煮沸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那时就需要赶紧拿起冲茶了。
4、悬壶高冲。冲红茶时,最好是沸水高冲,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方能色香味俱全。
5、冲泡时间。这点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茶叶细嫩则需要适当缩短浸泡时间,所以小种红茶的浸泡时间要短于大叶红茶如滇红等。实际上,只有普洱茶或黑茶需要好几分钟的浸泡时间,红茶的浸泡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分钟,一般在30秒到2分钟之间,开始冲泡时时间要短,而后几泡则时间依次延长。

以下是几种红茶的冲泡水温
高等级红茶宜用85度水冲泡,粗放式原料加工制作的如晒红,就要用90—100度沸水冲泡,否则内质不容易晰出。
滇红金毫芽茶适宜85度水温冲泡。晒红大体分两种,中小叶种细嫩茶芽制作的,可以85度水冲泡,大叶种粗大芽叶制作的,就要沸水冲泡。
武夷山金骏眉既可以85度水冲泡(这温度冲泡效果最好),也可以90度水冲泡,90度水连续多次冲泡,也是检验真假金骏眉的法宝,假茶是不耐冲泡的,泡几次就现原形。
广东英德高级英红九号,既可以85度水冲泡,也可以90度水冲泡,但是沸水冲泡要手法快,不能等,否则茶叶内质晰出太多,茶汤太浓,就不能恰到好处的反映醇、滑、甜、香、糯的口感。学茶,在一定投茶量前提下,应各种水温冲泡都试试,找出适合自己口感的,最佳冲泡温度,也是积累冲泡实践经验的一个办法。

红茶的八香十味你懂吗?

一杯红茶,承载着形,色,香,味等方面。品鉴一杯红茶从这四个方面切入,再融与个人亲身感悟,你就能初步品味到红茶的滋味。

红茶八香

毫香型

凡有白毫鲜叶、嫩度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制作正常金毫显露的干茶,冲泡时有典型的毫香。

清香型

香气清纯、柔和持久,香虽不高,但缓慢散发,令人有愉快感,是嫩采现制的红茶所有的香气。

嫩香型

香高洁细腻,清鲜悦鼻,有似玉米的香气,鲜叶原料细嫩柔软,制作良好的名优茶。

火香型

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和锅巴香。鲜叶原料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干燥时火工高足,是茶叶含糖类焦糖化形成。

花香型

具有各种类似天然鲜花的香气。一些特殊的茶树品种经过萎凋工艺后会带有的香气。

果香型

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桂圆。红茶带有苹果香,小种红茶带桂圆香(特别是传统松烟香型的)。

甜香型

包括清甜香,甜花香,枣香,桂圆干香,蜜糖香等。适中采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有此典型香气。

松烟香

凡在制造过程中干燥工序中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制的茶,如小种红茶。

红茶十味

浓醇型

收敛性和刺激性,次于浓厚(爽)型,回味甜或甘爽,鲜叶嫩度好,制造得法,如优良的大、中味品种加工的工夫红茶。

醇厚型

味尚浓,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鲜叶内质好,制作过程正常的大部分红茶。

鲜醇型

味鲜而醇,回味鲜甜而爽口,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揉捻较轻,或揉捻正常的高级祁红,宜红。

甜醇型

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鲜叶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极品红茶中的全芽、全眉、小叶种工夫红茶。

浓强型

味浓厚,内含物丰富,舌头感觉刺激性大,收敛性强。鲜叶采摘嫩度合适的良种或大叶种,加工时揉切充分,发酵偏轻的红碎茶。

浓烈型

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有甜感。凡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内含物丰富,制茶合理的均属此型。

浓厚型

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原料细嫩,叶片厚实,制造合理,如滇红工夫。

鲜浓型

包括鲜厚型,味鲜而浓回味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制造及时合理而成。

醇和型

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鲜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极品红茶中的全芽、全眉、小叶种工夫红茶。

平和型

和淡正常,不苦涩,有甜感,欠鲜爽。原料采摘较粗老,制作正常的低档红茶。

一杯红茶,八香十味,看完这篇文章后,各位茶友可以在以后品饮红茶的时候留心感受下,相信只要用心饮茶,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中国的红茶产地有哪些,产的红茶各有什么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产自我国福建武夷山。红茶基本以茶树的牙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茶汤以红色为主色调,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点。红茶生长在我国的江、浙和两广等地,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和题主所说的正山小种等。

祁门红茶

先说说祁门红茶,主产区在我国的安徽省。优质祁门红茶茶芽含量高,条形细紧的是小叶种,肥壮紧实的是是大叶种,色泽乌黑有油光,茶条上金色毫毛多,如条件允许可以观察其汤色,汤色红艳,碗壁与茶汤接触处有一圈金黄色的光圈,俗称“金圈”。
口味:滋味甘鲜醇厚。
主要功效:利尿,解毒,抗菌。
性状特点: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汤色红艳明亮。
储藏:
相信很多人买茶叶回去之后,时间久了觉得没有刚买回来的时候香了,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储存茶叶。祁红可选择铁罐的储藏方法,储藏前,检查罐身与罐盖是否密闭,不能漏气;将干燥的祁红装罐,然后加密封放于阴凉处。
正山小种,主产区在我国的福建省。正山小种在欧洲最早称武夷,即现在武夷地名的谐音,在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他假冒的小种红茶扰乱市场,故取名正山小种。优质正山小种最独特是其特殊的桂圆味,香气高长,挑选的时候要认准这一点。
口味:滋味醇厚,带有桂圆味。
主要功效:防心梗,抗菌,抗衰老
性状特点:条索肥壮,紧结圆直;汤色艳红明亮
储藏:可用干燥无异味密闭的陶瓷坛来储藏滇红,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分置于坛的四周,中间嵌放石灰袋一个,将茶叶包放上面,装满坛后用棉花盖紧。石灰隔1—2个月更换一次,这种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湿性能,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


说到滇红,主产区是我国的云南。云南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西双版纳等地。云南红茶的统称,有滇红功夫茶和和滇红碎茶两种。优质的滇红茶汤色红艳带金黄圈,如汤色太红,说明发酵过度。是劣质的滇红。此外还要求味道要纯真香甜,汤色清澈,叶底嫩软红亮。
口味:滋味鲜爽浓厚。
主要功效:清热,杀菌,利尿。
性状特点:外形颗粒重实,匀齐,纯净;汤色红艳,香气香醇。泡过的茶叶叶底红润匀亮,显金毫。
储藏:优质滇红茶汤红艳带金黄圈,如汤色太红,说明发酵过度,是劣质的滇红。此外,还要求味道要纯正香甜,汤色清澈,叶底嫩软红亮。可用干无异味燥密闭的陶瓷坛来储藏滇红,用牛皮纸把茶叶包好,分置与坛的四周,中间嵌放石灰袋一个,将茶叶包放在上面,装满坛之后,用棉花包盖紧。石灰隔1到2个月换一次,这种方法利用石灰的吸湿性能,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
九曲红梅茶,主产区位于我国的浙江省。产于西湖区周浦乡的湖埠、上堡、大岭、张余、冯家、灵山、社井、仁桥、上阳、下阳一带, 简称九曲红梅。其生长环境山峦环抱,林木葱郁,遮蔽风雪,掩映秋阳;地临钱塘江畔,降水蒸腾,山上朝夕云雾缭绕,极宜茶树生长,所以茶叶品质优。
口味:滋味浓郁,香气芬馥。
主要功效:提神,解毒,消暑。
性状特点:条索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
储藏:优质九曲红梅外形条索细紧,匀齐,金毫多,色泽乌润。如正在挑选九曲红梅条索粗松,匀齐读差,色泽暗则为劣质产品。九曲红梅要低温干燥储藏,避免阳光直射。
川红,功夫红茶的一种,主产区位于我国的四川省。较为有名的品种有“林湖”、“宫殿”、“节日之夜”、“早白尖”等。其生长环境为长江流域疑难边缘地带,包括宜宾、江律、内江、涪陵四地区及重庆、自贡两市所属部分地区。
口味:滋味醇厚鲜爽。
主要功效:舒张血管,抗癌,强壮骨骼。
性状特点: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
储藏:如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冲泡观察其汤色,弄亮红匀的 为上等川红。其储藏方法要求密封,低温,干燥,杜绝挤压。
宁红,主产区位于我国的江西省。产于江西修水,位于阜、九宫两大山脉间。
口味:滋味醇厚甜和。
主要功效:防心梗,解毒,止泻。
性状特点:泡过后可以看到茶芽肥硕,叶肉厚软。
储藏:优质的宁红茶芽含量高,条形细紧或肥壮紧实,色泽乌黑有油光,茶条上金毫多,香气天香浓郁。若条形形松而轻,色泽乌稍枯,香气带粗气则为劣质宁红。宁红储藏要求低温干燥密封,条件允许也可以放冰箱中储存。
红碎茶,主产区位于我国的广东省。红碎茶称也分级红茶、红细茶,属于小颗粒红茶。我国的碎片茶由来已久,即在功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的牙尖,片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碎茶,副茶有花香、茶末及茶梗等。
口味:滋味浓烈鲜爽。
主要功效:抗菌,利尿,防中风。
性状特点:颗粒紧实呈短条状,色泽乌黑油润。
储藏:红碎茶汤色红艳明亮。泡过的茶叶红嫩多芽。可将红碎茶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温度调为5°C左右左合适。在这个温度下,茶叶可以保持很好的新鲜度,一般都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宜红。主产区位于我国的湖北省。全称宜昌功夫茶,是我国世于十九世纪中叶,当时汉口北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大量收购红茶,宜昌成为红茶的转运站,宜红因此而得名。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境内,因古时均在宜昌地区进行集散和加工,所以称为宜红。
口味:滋味鲜爽醇甜。
主要功效:消炎,利尿,暖胃。
性状特点:叶条紧结秀丽,色泽乌润,金毫显露。
储藏,优质的宜红冲泡过后汤色红艳透亮,滋味鲜爽回甘。宜红要密封、低温0°到5°,干燥储藏,避免阳光照射,杜绝和有异味的物质存放子啊一起。
以上几种属于比较有名的红茶,其实很多地区与产有红茶,品种各种各样。金骏眉在市面上有很多假冒产品。红茶适合女孩子饮用,全发酵的茶经过发酵渥堆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具有寒性霸烈,红茶配以牛奶盒蜂蜜饮用可以美容养颜养胃。
茶有很多用处,泡过后的茶叶可以晒干用纱布袋装绑紧放在洗手间,也可以放在鞋子里可以去异味。肠胃不好的人建议喝熟茶,也就是全发酵茶,比如黑茶红茶。绿茶具有消脂减肥的作用,也比较寒性,肥胖的人士可以多喝绿茶。

九曲红梅的购买误区

1.以原产地龙井茶群体种鲜叶为原料。九曲红梅原是闽北浙南一带北迁茶农所创制,同时也带来了采制红茶的经验,使得茶农大胆采用了龙井茶品种优质原料制作红茶,也就是后来的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汤色

2.七分红三分绿。指的是茶叶的发酵程度为七成红,这是九曲红梅的一大特色。而三分绿指的是留有百分之三十的活性转化空间,经过长时间存放,可由梅花香转化为浓郁的乌梅果香,滋味会更加醇厚。

九曲红梅的三种冲泡方法

九曲红梅属于工夫红茶,风韵独特,色香味形俱佳,聊多了九曲红梅的茶人、茶叶与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如何泡好一杯九曲红梅。
三 · 种 · 泡 · 茶 · 经
── ● 解锁九曲红梅新味道 ● ──

〔消暑强推──冷泡法〕
茶叶热饮的习惯,从煎茶、点茶、泡茶……已经延续好几千年,而冷泡茶的特点是先甘甜,后清香,口感清爽,并且方便携带。
说到冷泡,最爽利的做法就是备好器皿,铺上冰块后放上适量茶叶,再铺上一层冰块,待冰块融化即可饮用,一杯冰爽入口,从此不再喝别家“冰红茶”。

九曲红梅

➊ 铺上冰块 ➋ 放上适量茶叶 ➌ 再铺一层冰块

〔懒人专用──杯泡法〕
喝好茶,一个杯子或盖碗也能搞定,手捧一杯,上班或独处,也有梅香绕鼻尖,清新怡人。
200ml茶杯,取茶3-5g,80-90℃沸水冲泡,先倒入三分之一温润茶后倒出,再用80-90℃开水沿着杯壁环绕冲入杯中至七分满,冲泡时间可随个人习惯来掌握。


〔传统功夫──壶泡法〕
冲泡时间跟用量、用具有关,茶具可用紫砂壶、茶壶、功夫茶具等,出茶的效果也会更好。

根据壶的大小取适量九曲红梅,用80-90℃开水洗茶,然后以冲泡紫砂壶的手法进行冲泡,前三泡即冲即出,往后每泡递增5秒。

冲泡后香气高锐持久,弃第一泡茶,再用沸水冲泡,倒入小杯,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九曲红梅

品九曲红梅时,可随个人喜好加入柠檬,牛奶,蜂蜜,桂花等,营养丰富且味道更佳。而夏日泡茶本就不需要太多的仪式感。好的九曲红梅,即使是简单的冲泡,也能品出特有的香味来。

茶友们都知道九曲红梅吗?

说到杭州西湖,自然就想到许仙和白娘子,更有产自西湖的名茶,西湖龙井。但是你知道吗?西湖中还藏了这么一位佳人,她与西湖龙井齐名,一起被称为杭州西湖茶区的“双臂”,她便是红茶中的名品——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有着“杭州一红”的美誉,是杭州十大名茶之一。因其色红香清如红梅,所以被茶农称为九曲红梅,也叫九曲红。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独一无二的外形

九曲红梅的外形可以用独一无二来形容。条索细如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抓起来互相勾挂呈环状,相当有趣。这种独特的茶叶外形使得整个泡茶的过程很具观赏性。泡在水里的九曲红梅,曲曲伸伸,就像在水中上下浮动的鱼儿;待茶叶完全舒展开,茶叶朵朵红艳,又如水中红梅,绚丽悦目,见过一次便很难让人忘记。

名气大 但却不温不火

九曲红梅的名气,在100多年前就非常耀眼。1915年的时候,曾惊艳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得了金奖,从此为世人所知。而后也屡获各种荣誉,更在2009年,其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气如此大的一款茶,但却是怎么也火不起来,是不是很奇怪?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在珠三角地区,大多数都是以喝普洱、单丛为主,喝其他茶类的比较少,再者九曲红梅的产量很低,没有真正打开江浙一带以外的市场,所以才有“名气大,但始终不温不火”的市场现状。

但是好茶依旧是好茶,就算市场再怎么不火不热,九曲红眉依然凭借着她独特的品质征服了那么一批茶友。不管天南地北,总会有她的一席地位,不急不躁,独自绽放。

九曲红梅茶是什么茶

九曲红梅,细条型红茶,是西湖区的一款拳头产品。因色红香清如红梅而得名。九曲红梅茶曾在1886年,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九曲红梅原产于福建武夷山九曲,太平天国期间,福建农民北迁,有的落户杭州市郊湖埠大坞山,以生产红茶谋生,“九曲红梅”遂传名于市,成为名品。

外形弯曲细紧,色泽乌润;滋味浓郁;香气芬馥;汤色鲜亮;叶底红艳成朵。

什么是梅占金骏眉

梅占金骏眉故名思议即原料采用梅占,梅占所制金骏眉符合正宗金骏眉特征,被誉为“金骏眉之王”,属高端红茶,其茶叶肥厚细长,叶间距大,齿状明显,枝梗略细长;

金骏眉

梅占金骏眉红茶,茶汤润滑醇厚 ,黄中透绿,入口极爽,有一种独特的清鲜气味。梅占金骏眉耐泡度高,冲泡十多道后,仍韵味留存。简单来说:茶味足、耐高温、香气霸道。

什么是金骏眉?

正统的讲:是用桐木关的菜茶茶芽为原料,以正山小种的工艺制作的红茶,叫金骏眉;
又有广义的说法:是指凡原料采用茶芽,且以正山小种工艺制作的红茶,均冠以“金骏眉”。

金骏眉

较为流行和常见的原料有:菜茶、大白、小白、梅占(眉占)、福云6号等等;
明前原料所制金骏眉为上品,其价值更高。

很多人以为之所以叫金骏眉,是因为干茶和茶汤都是金色的,有些茶商也往往以“金”为方向宣导,致使市场中的金骏眉多以金芽、金色越多越好的误传。
其实真正的金骏眉有“三金七黑”之说,就是金骏眉的外形应为三分金色七分黑色。

金骏眉

提醒茶友们注意的是,三金七黑并非是以分开的形式存在于干茶中,而是每一个单独的茶芽,都应该有三分金七分黑,相间存在的;与3/10是金芽,7/10是黑芽,这类的“三金七黑”有着天壤的差别;

金骏眉

正宗的金骏眉,其干茶外形特点可归结为四字:肥、实、紧、直。
如果单看叶底很难分辨,记住是古铜色就好了。最主要的还是闻其味道。

正山小种、滇红、祁红你会区分吗?

相较于普洱茶,红茶的味道没那么多变,对于刚入门的茶客来说,面对不同种类,不同品级的红茶,怎么选?一分钱一分货这个规律貌似行不通,比如喝正山小种,会觉得贵的没有便宜的甜。比如祁红,价格挺贵,却感觉没有传说中那么香。

正山小种

究竟怎么区分?今天就来说说红茶之中比较突出的,正山小种、滇红、祁红。

小种“甜香”

小种最甜,香,汤水也挺厚实。
小种也是入门的好选择。以价格来看,便宜的味重,口感杂;贵的醇厚,柔顺。新手可能不会马上就有这种体会,像前面说过的,会喜欢便宜小种的那种最直接的甜。
没喝过正山小种,基本属于不入门的茶客。这部分茶客中包含了许多想入门或者初入门的人,他们不太能接受正山小种厚重的松烟感。于是出现了放弃烟熏工艺的升级版,许多人从正山小种中喝出了桂圆味。
不过,如果喝出薯香味就请注意了,正山小种和假小种的一个大区别,就是其中没有薯香味。

滇红“浓醇”

滇红不像小种那么甜,但是浓醇,还有股韧劲。有些朋友从滇红入门,喜欢上那股浓烈之后都不愿意接受其他红茶了,他们对滇红的喜爱,与从小种过渡过来的还不太一样。
滇红整体风格是醇厚感更强,大叶种茶明显的特点,另一方面,口感略带些酸味也是正常的。高品质滇红散发出标志性的蜜糖香,并伴有甜甜的花果香,色泽橘红透明,煞是浓醇诱人。
曾有茶人说“品滇红,如品云南的女子,热情奔放,气韵悠长,甘香醇厚,怡情大方,喝过便不曾忘,因为从来就不想忘!”

祁红“味正”
祁红的特点也挺突出,香味好,口感厚实,茶味正。但给人的好感不像小种和滇红来得那么快,刚开始会觉得平淡无奇。所以,新手不必过早接触,否则不仅喝不出好还会适得其反。
说到祁红,不能不说“祁门香”。
祁门香是一种淡香,持续而长。与那些大老远就能闻到香味的茶不同,祁门香得端起杯来闻。但是同样端起杯来,很多红茶又没有这股香味,即使有那么一点的也没有这么好闻。

关于“口感厚实”,对比一下,滇红以“浓烈”著称,但是跟祁红一起喝的话有可能显得没滋味,而且以后想再找回滇红那股口感都不容易了。
这个“茶味正”不太好解释,首先在祁红厚实的口感里是不含杂味的,然后茶味比较集中不发散。其实最适合喝祁门红茶的方式,是不加糖和奶,清饮。如果硬要加奶,则呈现一种淡粉红,也与众不同。

正山小种红茶名称的演变

正山小种红茶在近400年的历史中,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它出现之初,当地是以“乌茶”名之,传至国外则由于各国按中国对茶的发音称“CHA”。后则称小种茶,这时出现的小种茶是指红茶,与现时武夷岩茶中的小种茶代表乌龙茶的一个品种是不同的。小种红茶名称的出现依《清代通史》的一记载当在1640年传人英国之前。1689年英国人首次商接从门港进口小种红茶,开始依厦门口音称茶为TEA,然后称产之于武夷山的小种红茶为BOHEA TEA。
18世纪初,在安溪出现仿制的武夷红茶,武夷山当地也出现邵武、江西广信等地仿制桐木乌茶的江西乌茶。为区别正宗的乌茶和仿制的江西乌茶,开始有正山小种红茶和外山小种红茶之称。然而这些仿制的红茶和武夷山及武夷山周边生产的红茶均以“武夷红茶”之名出口,因此在18世纪的武夷红茶,实际上成了福建省外销的红茶的代称。由于除福建省以外,其他省在18世纪尚未出现红茶,武夷红茶在18世纪甚至成了中国红茶的总称。

正山小种

19世纪初,由于国外对红茶的需求急剧扩大,全福建生产的红茶也难以满足外销的需要,清道光年间以后外省如江西、湖南、湖北,继而安徽等等红茶产区纷纷出现,武夷红茶在中国红茶中的比重不断降低,而地位则不断滑落,逐步又回到为区域性红茶的名称。19世纪60年代,闽东工夫红茶出现,又改变了全省惟有武夷红茶的局面,武夷红茶名称在外销中渐渐不再使用,桐木产的红茶则单独称,“正山小种”。
1853年后福州港开始出口茶叶,正山小种即全部经福州港外销出口。因正山小种由松材熏焙过,福州地方口音对松明发Le的音,以松材熏焙过则发LeXun的音,称产于桐木的正山小种红茶为LeXun小种红茶。闽东工夫红茶出现后,国外为区别福建红茶,开始以福州地方口音称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为Lapsan.gSouchong,Lapsang即为LeXun的谐音。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该名词出现于1878年。至今为止,正山小种出口一直都使用Lapsang Souchong或LAPSANGBLACKTEA名称。

正山小种

扩展阅读——从正山小种到Lapsang Souchong再到BOHEA TEA

与从陆路流人俄国的岩茶不同,通过海路运往欧洲的武夷山茶叶以正山小种红茶为主,以武夷山桐木自然保护区为正山小种红茶的主要产地。荷兰商船 1610年首次来到中国,并带回了少量的武夷山红,茶。“最先出现的是福建小种红茶,这种出自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的红茶,当17世纪初荷兰人开始将中国茶 输往欧洲时,它也随着进入西方社会。”1650年以前,欧洲的茶叶贸易可以说完全被荷兰人所垄断。经过两次英荷战争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渐渐摆脱了荷兰而垄 断茶叶贸易。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1689年英国商船首次靠泊厦门港,从此英国开始由厦门直接收购武夷红茶。
星村镇桐木村是 正山小种的发源地。1823年(道光三年),法国神父罗文正在桐木的挂墩建立天主教堂,并开始在桐木传教,因此现在三岗、挂墩、七里的部分村民仍然信仰天 主教,而江墩、庙湾由于离教堂所在地较远,信仰天主教与佛教的居民大约各占一半。2001.年,武夷山市政府在庙湾竖立了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有当代茶界 泰斗张天福的题词“正山小种发源地”。
和大多数中国的村庄命名一样,江墩以江姓为主,由于地处桐木溪边,因此取名江墩。“墩”即是“水边的 村庄”的意思,本县的曹墩、源头墩、墩头等自然村也是因距离水源的远近而得名。除了江姓以外,蔡、杨、梁三个姓也是村中较多的姓,并且村民或多或少都有一 些亲戚关系。据《江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江氏族人为躲避战乱,从中原河南迁至桂溪,后定居桐木江墩,至今已经有24代。庙湾与江墩的村民同是江氏开基 祖秉九公的后裔,但在某一年的“清明会”不知道因何原因发生了纠纷,几次械斗以后,一部分族人从江墩搬迁到了不远处的庙湾。
关于正山小种的 起源,当地普遍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约在明末某年时值采茶季节,一支北方军队路过星村镇桐木村,见天色已晚,路边有一座荼行,就进去睡在了茶行中的茶青 上。当时茶行老板和雇工都逃到附近山中躲藏,待军队开拔后,茶青发红,老板心急如焚,把荼叶揉搓后,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柴块烘干,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 状,并带有一股松脂香味。因本地人一直习惯喝青荼,不愿喝这种做坏的茶,老板只好将茶叶挑到星村茶市贱卖。没想到荷兰商人收购去了后,对这种带有烟熏味的 茶叶特别喜欢,还愿意出2……3倍的价钱第二年订购这种茶。从此,当地人就专门生产这种红茶专供外销。

正山小种

国外一本《茶的故事》中记载的正山小种的起源,与桐木当地传说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在时间上略有不同:
1646 年,清朝第一代皇帝顺治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企图将福建省纳入清政府的统治。据说当军队进入武夷山时,桐木村的村民试图将茶叶藏起来。桐木村的江氏,已经有 24代历史,宣称他们巧妙地发明了红茶。为了阻止茶叶腐坏掉,他们迅速用当地刚砍下的马尾松柴烘干茶叶,然后他们发现做出的茶叶有一股很重的烟熏味,呈黑 色,他们认为这种茶肯定做坏了。尽管如此,当荷兰商人像往年一样来收购茶叶时,村民们还是拿出了这些“特别的”茶。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荷兰商人对这种茶 情有独钟。第二年又来买了更多,并且偿付比一般的茶叶更高的价格。
其他资料与当地口述传说也基本保留了上述故事的主要内容,都将正山小种的 起源归于一系列的“偶然”和“意外”。被军队睡过的茶青,当地人因为不想浪费,用急火烘烤后挑到星村茶市贱卖,没想到“做坏的茶”反而受到荷兰商人的青睐 _并且愿意用高出一般茶叶两三倍的价钱来收购这种茶。在这一传说故事中,有一种对比鲜明的茶叶等级结构,即桐木本地人认为做坏的、贱卖的茶到了荷兰商人那 里反倒成了愿意高价收购的最好的茶,而红茶的这种高贵地位却是由英国人将饮茶仪式化后所获得的一种新的形象。英吉利人云:“武夷茶色,红如玛瑙,质之佳过 印度、锡兰远甚。凡以武夷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

正山小种

据史料记载, 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荷兰人手中购得两磅武夷红茶进献给凯瑟琳皇后;1663年,诗人瓦利向凯瑟琳皇后祝寿时作有一首茶诗,其中有:“月桂与秋 色,美难与茶比……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的诗句。于是在17世纪后半期,为追随皇室饮红茶之风,出现了许多关于饮茶的动人诗 篇。如英国作家奥维格顿(Joha Ovington)在。1699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饮茶具有神奇的疗效,欧洲人习惯了饮酒,但这能损害人的健康;相反,饮茶却能使人头脑清醒,使酒鬼 恢复理智。”著名英国诗人拜伦在其长诗《唐璜》中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通过皇室与社会上层的推动,英 国人赋予了红茶优雅的形象及繁复华美的品饮方式。由此,在遥远偏僻的闽北山区由于兵乱而偶然发明的红茶,流通到海外后意外地受到了英国人的青睐,从而获得 了一套完全不同于本土的文化意义。
17世纪末以来,红茶在海外的销量直线上升,供不应求,特别是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后,外国船舶可以 直接从厦门进口红茶,极大地方便了红茶的外销。据有关资料统计,18世纪前50年间,英国平均年进口红茶873973.31磅(6556担),是17世纪 末最后五年平均进口量的76倍,另一红茶贸易大国荷兰也有与此相当的进口量。而正山小种的中心产区约600平方公里,估其最大产量约5000–6000 担,其核心区桐木的最大产量约3000–4000担,因此海外对红茶的需求量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桐木关的红茶产量。武夷茶在海外的售价也远远高于其他地 方所产之茶。魏源的《海国图志》云:“茶除中国省城税饷外,沿途尚有关口七八处,亦领缴纳税饷,再加水脚各费,运至英国卖价与武夷山买价岂止加数倍耶。” 为了迎合外商的需要,至迟到。1840年以前,武夷山出现了茶叶再加工业。彭光斗的《闽琐记》记载:“近因采买过广,所产不足以天下之需,于是富商黠贾皆 口他群茗,采赴武夷制造,以假混真,盈千累万,而武夷遂有名无实。”又如梁章钜的《归田琐记》言:“浦茶之佳者,往往运转至武夷加焙。”曾在武夷山修行过 的闽南僧人释超全在《安溪茶歌》中描述了安溪茶仿制武夷茶的情形:
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供万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真伪混杂人难辨,世道如此良可嗟。
可 见安溪所产之茶,本来只卖给普通百姓,售价极低。由于西洋商人以高价收购武夷茶,安溪茶遂按照武夷茶的制作工艺,仿制并冒充武夷茶,其仿制技艺达到了“真 伪混杂人难辨”的境界。虽然释超全在诗中明确指出是溪茶仿制岩茶样,但紫毫与白毫却是红茶中的品种,因此也有人认为是仿制的红茶。
清雍正十 年(1732年),崇安县令刘靖在其《片刻余闲集》中记载: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 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而行商则以之入于紫毫芽茶内售之,取其价廉而质重也,本地荼户见则夺取而讼之于官。芽茶多属真伪相参,其广行于京师暨各省者, 大率皆此,惟粤东人能辨之。

正山小种

由于武夷茶的质量及售价高于一般的茶,当时在茶市上仿制和冒充武夷茶已成为一种风气。岩茶与红茶所出的茶汤颜色 极为相似,因此从这些清代文赋中很难明确判断掺假之茶究竟是红茶还是岩茶。但能够确定的是,周边地区所产之茶纷纷运到崇安县的茶叶集散地(星村)以冒充武 夷山本地茶,由于外山茶“价廉而质重”,这种掺假行为也严重损害了本地茶农的利益,导致当地茶农气愤之余甚至将茶叶没收而告官。在中国乡村社会,一般说来 市场上少量以次充好,或者缺斤短两的行为是不足以引发官司的,交易双方都更愿意在私下解决。请人写状纸、诉讼费用、衙门各处打点的开销都非普通的农村家庭 所能承担,而判决的结果也极有可能并不能如其所愿,甚至还有可能被一些吏役讹诈钱财……因此,若非迫不得已,当事人决不会轻易到公堂之上解决。但对于外地 茶冒充武夷茶的行为,崇安县的茶农“见则夺取而讼之于官”,可见其牵涉的利益之重,对当地人的生计影响之大。
正山小种的英文名为 “Lapsang Souchong”,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该名词出现于1878年。但若细究“Lapsang Souchong”一词的起源,却与其中文茶名“正山小种”中的“正山”并无太多关系。由于武夷山正山小种最初是由福州口岸进口的,国外也用福州口音称正 山小种为“Lapsang Souchong”。在福州方言中,松明发“Le”的音,以松材熏焙过则发“LeXun”的音,“Lapsang”是“LeXun”的谐音,“Sou— chong”是“小种”的谐音,因此“Lapsang Souchong”按照字面对译过来应为“松烟熏过的小种茶”。可见,“Lapsang Souchong”与“正山小种”在字面意思上并不完全对等。这表面上看似乎是纯粹的翻译问题,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尤其是在中西方交往之初,这些新词汇 的“生成”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必须将翻译活动置于话语/权力(discourse/power)关系之中,置于其历史情境 (historical context)之中来考虑。英文的“Lapsang Souchong”强调的是“正山小种”烟熏的独特口味,而在正山小种的原产地桐木,当地人强调的却是“正山”二字所代表的地域的权威性,并为之划定了正 山的相应范围——主要为桐木的十二个自然村。也即是说,对同一种产品,前者强调的是口味,后者强调的是地域范围,而这种意义偏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是笔 者在下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Lapsang Souchong”显然并不是一个地道的英语词汇,而是英语对福州话的音译;但若去问一个福州人何谓“Lapsang Souchong”,对方也会大感诧异;在“LapsangSouch。ng”的产地桐木,当地做茶的农户更不会知道什么是“Lapsang Souchong”。因为这既与武夷山话或江西话的发音不同,这种拉丁字母的词汇也完全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围。笔者认为,要理解中国的正山小种何以成为国 外的“Lapsang Souchong”,必须将茶叶的流动置于历史的过程中来看待。
正山小种在闽北(武夷山桐木村)、闽东(福州)与海 外(主要为英国)三种异质文化空间之间的流动,也即是在生产者、中间商与买者三类群体之间的流动,群体身份的不同必然导致了对茶名不同的“意义”强调。此 外,茶叶在这三种异质文化之间的流动,也跨越了三种不同的语言(方言)区,从而形成了一种意义指向不断变化的意义链。首先,在正山小种的原产地桐 木,“Lapsang Souchong”最初只是一种做坏了的茶,是品种繁多的出口茶叶中的一种。在其未带来明显的商业利润之前,茶农并没有为这种价格低贱的茶专门取一个名 字,只是笼,统地称之为“乌茶”,更谈不上对其规定原产地范围。其次,在中转地福州,这种红茶获得了一种福州方言的名称——“烟熏小种”。作为中间商的福 州人,着重于向海外的购买者介绍商品的特色——LeXun(烟熏),通过这一特色将正山小种与其他茶叶种类区分出来。而最终“Lapsang Souchong”成为英语世界里对产自桐木的正山小种的称呼,说明海外的消费者已经接受了这一独特的口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渐赋予“Lapsang Souchong”一种新的文化意义——最好的中国红茶。
上文讨论的是这一特殊的红茶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单向流动过程。另一方面,当这种红 茶在西方成功地打开了市场时,“Lapsang Souchong”的商品名从消费地到原产地的反向流动,最终在原产地固定了“正山小种”的中文对应名。从前面的诗文中不难看出,18世纪初,在安溪等地 出现了仿制的武夷红茶,武夷山当地也出现了邵武、江西广信等地仿制的武夷山茶,如“江西乌”。因此,为区别正宗的产自桐木的红茶与外地仿制的红茶,开始有 了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红茶之称。可见,“正山小种”的名称是桐木所产的红茶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以后才出现的。作为生产者的茶农为了强调原产地产品的正宗性 与唯一性,特别强调了“正山”二字;而作为消费者的英国人,强调的还是茶的口味“烟熏”,即“Lapsang”。从字面意义来看,无论是烟熏的制作工艺, 还是小种茶的茶叶品种,都是可以在异地复制和再生产的;但“正山小种”这一名称却将茶叶的产地限制在“正山”(即桐木)范围内,从而使其成为唯一的、独特 的、不可复制的产品。“正山小种”的出现,其重要意义在于当地人通过建立一套正与外的区分/排斥系统,从而将。‘最好的红茶”限定在正山(桐木)这一特定 的地域范围内,将利益获得者限定在本地居民这一群体范围内。从“Lapsang Souchong”到“正山小种”,其意指对象在不同的语言群体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在一系列意义链的流动中,“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当概念从一 种语言进人另一种语言时,意义与其说发生了“转型”,不如说在后者的地域性环境中得到了(再)创造。在这个意义上,翻译不是一种中性的、远离政治及意识形 态斗争和利益冲突的行为。恰恰相反,一种新的词汇的“创造”无不与利益、权力话语联系在一起。从“正山小种”的“能指”(signifier)到“最好的 中国红茶”的“所指”(signified)的过程,事实上是“他者”的市场对本土文化的逆向塑造过程,即“我者”为了适应市场而制造文化的过程。
与“正山小种”这一名称交织在一起的,还有另一种对武夷奈的称谓——BOHEA TEA。乌克斯的《茶叶全书》中“BOHEA TEA”条的注释为:

正山小种

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WU—I)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 BILACKTEA),以后用于较次的中国红茶,现在用于含梗的粗老爪哇茶(JAVA TEA),在18世纪,此名也用于茶叶饮料(TEA DRINK)发音BO—HEE。
吴 觉农认为这一注释如果正确,那么就应该把国外资料中的“BO—HEA”一词,全部译为“红茶”。他在编译《茶叶全书》时,曾把大部分的“BOHEA TEA”译为“红茶”,一部分则译为“武夷(茶)”。17世纪,正山小种传到海外,因产之于武夷山,曾与武夷山的乌龙茶、青茶一起笼统地称为“BOHEA TEA”。在武夷茶独步世界的18世纪,“以武夷茶为华茶之总称矣”。与武夷茶一样,“正山小种”这一茶名也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下语意不断地发生变化。17 世纪末以来,海外不断增长的对武夷茶的需求量导致了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范围逐步扩大。正山小种红茶先从桐木核心区向外围,从正山往外山,从周边县市向省外 扩散。随着红茶产地的扩散和红茶消费量的增长,“正山小种”逐渐汇人“武夷茶”(BOHEA TEA)这一洪流中,并未对产地与茶名进行特别的强调。19世纪初,由于国外对红茶的需求急剧扩大,全福建生产的红茶也难以满足外界的需要,清道光年间以 后外省如江西、湖南、湖北,继而安徽等红茶产区纷纷出现,武夷红茶在中国红茶中的比重不断减少,而地位则不断滑落,逐步又回到区域性红茶的名称。19世纪 60年代,闽东工夫红茶出现,又改变了全省唯有武夷红茶的局面,武夷红茶的名称在外销中不再使用,桐木产的红茶则单独称“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的松烟香从何而来?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正山小种红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出现。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存最早的记录。是17世纪英国皇家用茶,曾风靡欧洲上流社会,盛行欧洲的“下午茶”就是由它诱发的。正山小种有机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

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 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 (人工工夫烟小种),因此桂圆味的正山小种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以区别武夷山区以外所产之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其成品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铁青带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香不强烈,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叶底欠匀净,与其他茶拼配,能提高味感。成茶品质特别优异。它地处武夷原始森林中,是一款真正的无污染的野生茶。

据传明末清初时局动乱有一支军队占驻茶厂,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松木加温烘干,形成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香味,有桂圆干味口感极好,得到消费者喜爱,由此产生“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红茶的松烟香是在烘干过程中形成的。烘干时是用当地所产马尾松枝燃烧,故都带有一种淡淡的松烟味,评茶时叫松烟香。

其烘干工艺中的熏焙,是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松柴明火,让热气导入烘干楼底层,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同时其复火是在烘干的茶叶经筛分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后,再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以增进小种红茶特殊的香味。

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技术:初制技术分为采摘茶箐—萎凋—揉捻—发酵—复揉—熏焙—复火—毛茶等过程。

1.萎凋:小种红茶的萎凋有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二种方法。桐木关一带在揉茶季节时雨水较多,晴天较少,一般都采用室内加温萎凋。加温萎凋都在初制茶厂的烘干楼进行。烘干楼共有三层,二、三层只架设横档,上铺竹席,竹席上铺茶青;最底层用于熏焙经复揉过的茶坯,它通过底层烟道与室外的柴灶相连。在灶外烧松柴明火时,其热气进入底层,在焙干茶坯时,利用其余热使二三楼的茶青加温而萎凋。日光萎凋是在晴天的室外进行。其方法是在空地上铺上竹席,将鲜叶均匀撤在青席上,在阳光作用下萎凋。

2.揉捻:茶青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早期的揉捻用人工揉至茶条紧卷,茶汗溢出。现改用揉茶机进行。

3.发酵: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内压紧,上盖湿布。茶坯在酶作用下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后茶坯呈红褐色,并带有清香味,即可取出。

4.复揉:经发酵后的茶坯,必须复揉,使回松的茶条紧缩。

5.熏焙: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松柴明火,让热气导入“青楼” 底层,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青楼

6.复火:烘干的茶叶经筛分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后,再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以增进小种红茶特殊的香味。

再经精制加工后才能成为商品茶,经上工序的茶叶只能叫初制毛茶。其精制工艺分为:(1)、定级分堆—(2)、毛茶大堆—(3)、走水焙—(4)、筛分—(5)、风选—(6)、拣剔—(7)、复焙—(8)、熏焙—(9)、匀堆—(10)、成品茶。

经第八点复熏焙是正山小种“松烟香”最后一道熏制工序。

成品的烟正山小种红茶要求更加浓醇持久的松香味(桂圆干香味),因此在最后干燥烘焙过程中要增加松香熏工序。现在外地加工松香纯用松枝熏的并不多,因成本太高。

经复熏焙的正山小种红茶有一般浓醇的松香味(桂圆干味),外形条索乌黑油润。正山小种红茶冲泡出来的茶汤色如红葡萄酒,有明显的桂圆香,滋味极其甘醇,这是其它地方所产红茶所没有的。这种香不但是闻着香,冲泡前两泡也会有香,不过这种香不能过,你能明显体会到这香气被你吞入喉中,即使是茶汤凉了,这种香在入喉时还在。

现在多数的是闻着有松烟香,喝着没不那么香。松烟香自然地成了正山小种红茶的品种香,也就是说没有松烟香也就不是正山小种红茶了。


正山小种等级茶

正山小种红茶保管简易,只要常规常温密封保存既可。因其是全发酵茶,一般存放一,两年后松烟味进一步转换为干果香,滋味变得更加醇厚而甘甜。茶叶越陈越好,陈年(三年)以上的正山小种味道特别的醇厚,回甘。

红茶的八香十味你懂吗?

一杯红茶,承载着形,色,香,味等方面。品鉴一杯红茶从这四个方面切入,再融与个人亲身感悟,你就能初步品味到红茶的滋味。

祁门红茶

红茶八香

毫香型

凡有白毫鲜叶、嫩度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制作正常金毫显露的干茶,冲泡时有典型的毫香。

清香型

香气清纯、柔和持久,香虽不高,但缓慢散发,令人有愉快感,是嫩采现制的红茶所有的香气。

嫩香型

香高洁细腻,清鲜悦鼻,有似玉米的香气,鲜叶原料细嫩柔软,制作良好的名优茶。

火香型

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和锅巴香。鲜叶原料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干燥时火工高足,是茶叶含糖类焦糖化形成。

花香型

具有各种类似天然鲜花的香气。一些特殊的茶树品种经过萎凋工艺后会带有的香气。

果香型

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桂圆。红茶带有苹果香,小种红茶带桂圆香(特别是传统松烟香型的)。

甜香型

包括清甜香,甜花香,枣香,桂圆干香,蜜糖香等。适中采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有此典型香气。

松烟香

凡在制造过程中干燥工序中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制的茶,如小种红茶。

祁门红茶

红茶十味

浓醇型

收敛性和刺激性,次于浓厚(爽)型,回味甜或甘爽,鲜叶嫩度好,制造得法,如优良的大、中味品种加工的工夫红茶。

醇厚型

味尚浓,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鲜叶内质好,制作过程正常的大部分红茶。

鲜醇型

味鲜而醇,回味鲜甜而爽口,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揉捻较轻,或揉捻正常的高级祁红,宜红。

甜醇型

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鲜叶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极品红茶中的全芽、全眉、小叶种工夫红茶。

浓强型

味浓厚,内含物丰富,舌头感觉刺激性大,收敛性强。鲜叶采摘嫩度合适的良种或大叶种,加工时揉切充分,发酵偏轻的红碎茶。

浓烈型

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有甜感。凡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内含物丰富,制茶合理的均属此型。

浓厚型

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原料细嫩,叶片厚实,制造合理,如滇红工夫。

鲜浓型

包括鲜厚型,味鲜而浓回味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制造及时合理而成。

醇和型

包括醇甜、甜和、甜爽,有鲜甜厚之感,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如极品红茶中的全芽、全眉、小叶种工夫红茶。

平和型

和淡正常,不苦涩,有甜感,欠鲜爽。原料采摘较粗老,制作正常的低档红茶。

一杯红茶,八香十味,看完这篇文章后,各位茶友可以在以后品饮红茶的时候留心感受下,相信只要用心饮茶,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红茶是祁门红茶好喝还是滇红好喝?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发酵过后热水冲泡有暖胃的功效,因此很多胃不好的茶人喜欢喝红茶。不过红茶的品种有很多,而今天要和大家聊得就是关于祁门红茶和滇红的区别。

祁门红茶

认识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是我国的历史名茶,属于著名红茶的精品,素有“红茶皇后”之称。

精制加工后的祁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了解滇红茶

滇红茶也被称之为云南红茶,顾名思义也就是产自于云南的红茶。滇红茶外形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滇红便宜,口感也不错

滇红茶口感浓醇,还有股韧劲,喝起来口感不错。甚至有的茶友就是从滇红入的门,喜欢上滇红的那股浓烈之后就此迷恋上了它。

祁门红茶味最正

祁门红茶给人的好感不如滇红那般来得那么快,人们对它的喜爱可以说是那种细水长流的,刚开始会觉得平淡无奇,但是越喝就会对它爱不释手。

祁门红茶的香味好,口感厚实,茶味最正。特别是“祁门香”,似花,似蜜,似果,有蜜糖香。这也是为什么祁门红茶被称之为“红茶皇后”的原因。

祁门红茶和滇红茶两种茶各有其特点,由于产地、茶树种类以及制作工艺上的差异,进而产生了口感和外观上的差异。如果要说哪种红茶比较好喝的话,小编觉得“各花入个眼”,只要自己喜欢,也就不必非将这两种茶比个高下。

让你读懂,什么是梅占金骏眉?

中国红茶市场,金骏眉是一个比较热得话题,把红茶之王的称号给金骏眉一点也不夸张。但是,中国红茶中最为混乱的也就是金骏眉。

梅占

先讲讲什么才是金骏眉,狭义上讲,用桐木关地区菜茶的茶芽为原料,结合正山小种的工艺做的红茶才可以叫金骏眉。更早些,原料还得加个野生茶芽的前缀。广义上讲,凡是用茶叶茶芽,用正山小种工艺做的红茶都可以叫“金骏眉”,或者叫商品金骏眉吧(这个广义说法,你们当我是扯淡就行了)。
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几种金骏眉原料,主要有菜茶(各地叫法不一,武夷山,福安地区叫菜茶,政和叫小茶,福鼎叫土茶,等等),眉占(梅占),福云六号,大白,小白,大茶,等等。

其中,以菜茶的原料最优。即使是外山地区,用明前雨后的菜茶茶芽所做金骏眉。也可以卖出极高的价格。

金骏眉

说实话,这样的外形并不是很好看。但这就是最碉堡的金骏眉。
大家认真观察,金骏眉得金,并不代表茶叶就是金色的。很多商人卖金骏眉却往往从这个“金”字入手,导致前几年市场出现以金骏眉金芽越多越好的传说。而且这个误传现在还在普通商品金骏眉中通用。
金骏眉有个“三金七黑得说法”,也就是说金骏眉的外形三分金色,七分黑色。但是大家千万要注意,黑色和金色并不是在不同的干茶里,而是在几乎每一个茶芽中,每颗芽里,金、黄、黑相间。现在市场上也很流行“三金七黑”的商品金骏眉,就是为了迎合现在日渐识货的消费者,这类金骏眉的“三金七黑”是十分之三的金芽,十分之七的黑芽,差别是很大的。
正宗金骏眉,干茶外形特点我用四个字总结:肥、实、紧、直。叶底看不出很大名堂,记得古铜色就行了。关键还是看味道。

金骏眉

然后这是梅占牌金骏眉,这个外形正宗金骏眉已有点形似了,而且梅占的芽尖本身就很肥厚,和正宗金骏眉额肥厚相符。两三年前,梅占金骏眉也异常红火,茶芽的茶青的价格最多的时候见过800多块,现在已有所回落,降到400多得正常价格。
为什么说400的茶青价格还是正常,因为本身这种茶青就很稀有,而且品质很优良。大家要与安溪梅占区别开来,不是同一个品种,又有称眉占的。

这款金骏眉外形不好分辨,但是味道很好分辨,因为它本身就具有一股及其独特的味道,有些似兰花香,我也形容不太清楚。

茶百科之梅占茶

梅占茶

梅占茶原产于安溪芦田,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它的品质特征: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
中文名
梅占茶

原产于
安溪芦田

缺 点
持嫩性较差

类 别
无性系品种
目 录
1 基本概况
2 植物简介
3 产地介绍
4 特性介绍
5 泡制方法
▪ 茶具
▪ 干茶
▪ 茶汤
▪ 叶底
基本概况
原产于安溪芦田。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另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
在广东大埔县叫恩仔岽的地方,有句流传至今的口语:(一杯茶落肚,路过五里喉还润)。

植物简介
梅占植株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生长迅速,但易于硬化。一年生长期7个月左右。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具兰花香。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分枝较稀,节间甚长;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内折,叶肉厚而质脆,叶缘平锯齿疏浅。开花多,结实少。育芽能力强,芽梢。
产地介绍
梅占是一种茶树的名称,又名大叶梅占,高脚乌龙,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芽种,分枝密度中等。梅占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老枞梅占高者可达1.6米,冠1.1米,分枝颇盛,只略低于水仙,叶厚,叶长成椭圆形,色呈浓绿,深于肉桂,清于铁观音。梅占的原产地是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10O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茶区,台湾省有引种。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苏、广西等省区有引种栽培。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4-1985。

在广东、梅州、大埔县位于枫朗镇与潮州、饶平县交界处,海拔在900米的高山出产高山梅占,该茶耐泡、香味一般,但具有高山魁味。

梅占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合氨基酸3.6%、茶多酚27.5%、儿茶素总量18.1%、咖啡碱4.4%。梅占生长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应制各种茶类,她不仅适制乌龙茶,还适制红茶和绿茶,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较佳,而制红茶,香高似兰花香,味厚;制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厚。
特性介绍
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kg~3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27.5%、儿茶素总量18.1%、咖啡碱4.4%。适制红茶、绿茶、乌龙茶。制红茶,香高似兰花香,味厚;制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厚,是制特种绿茶的优质原料;制乌龙茶,香味独特。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应性强,在平坦肥沃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旺盛,适栽于江南茶区。该品种为适制性广的高产良种,一年可采五轮,在一般肥管条件下,亩产乌龙茶干茶达100公斤以上,高者可达200—350公斤。福建省最早实现亩产500公斤的福安茶场的丰产园,就是梅占种。

梅占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它的品质特征: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

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

泡制方法
茶具
160CC白瓷盖碗;随手泡;白瓷品茗杯。用水:桶装矿泉水;水温:98-100度;出汤时间:20秒-45秒出汤。置茶量:约8克;

干茶
乌褐中带绿,有光泽,有不太明显的霜,条索紧结弯曲,还带有一丝淡淡的火香味。

茶汤
汤色淡黄至金黄,清澈明亮;头泡还带有淡淡的火香,二泡之后火香消失,花香尽显,而且香气持久,非常特别;内质感很好;茶汤顺滑,厚且细腻;回甘快而持久;但该茶不算很耐泡,但各泡之间茶汤的内溶物相差不大,六泡之后开始减弱。

叶底
绿润;叶边缘红边显,均匀明净;边缘破碎少;叶片肥厚;弹性极佳;香气清爽而正。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比较好的一泡茶,有梅占茶树品种特有的气质,再加上岩茶的制作工艺,香气口感都算不错。

武夷梅占-闻香识魁

梅占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叶长椭圆形,色深绿
叶齿浅锐,叶片厚
采制期为4月中下旬
花香高扬,韵味独特
梅占,听名字已是十分摄人。它已存在了百余年,其花名的由来传说有诸多版本,此处不一一道来,但无论是谁人所取,在名上就占了几分出尘脱俗,和它的性格相契。。梅占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后来引种至武夷山种植,常被山人制作成红茶或者岩茶。在武夷山作为保留利用的品种,虽未晋“武夷名丛”之身,但却“个性十足”,其香味独特无二,浓郁高扬,尤其做成红茶后深具兰花香,又隐隐自成一格。在金骏眉火热时,许多山人即选以梅占为茶树原料制作。

当今人类社会莫不以个性为之侧目,在茶叶的社会也是讲究这一套的。诸如肉桂、水仙等能成为新时代的武夷名丛之代表,与其强烈的个性表现密不可分。而梅占虽兼具个性与优良品质于一身,却因利益驱动,陷入无人推广、难成火热之趋势。在安溪渐缩小种植面积时,梅占通过红茶与岩茶的利用制作,又在武夷山飘起一阵香。出于传统而又守旧的思想,我们希望这缕百年的奇香仍然能够承载着它的历史见闻陪同中国茶一直走下去。

梅占作为国家级优良茶叶品种,适应性强,产量较高,香气特别,适合制作各种茶类,因此“墙内开花墙外香”,梅占在全国各地茶区的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持续增加。
晚清福建八大诗人之一、芦田茶商林鹤年曾经把梅占等安溪茶叶带往台湾和东南亚,他在茶诗《田家述》写道:“种梅三万株,终老吾何悔。”

喝红茶的好处

研究早已显示茶含抗氧化成分及喝茶有益健康,新研究更发现,喝红茶对预防慢性病可能带来不小功效。

在华盛顿举行的第5届茶与人类健康国际科学论坛,针对最新研究发现展开讨论。论坛主席表示,茶证实能够预防慢性病。

祁门红茶

红茶具有的预防疗效还包括有益心血管健康。

针对19名高血压患者与另19名无此症状人士所做的小型研究显示,摄取高脂肪餐前喝1杯红茶,有助动脉健康运作,并可预防血压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意大利拉奎拉大学内科医学主任表示:「喝红茶显然能形成保护作用,红茶不仅可以降血压,还能降低脂肪囤积动脉引发的负面效应。」

费理提到,能促使动脉扩张的类黄酮,是茶中最重要的成分。他并说,喝红茶能降低中风、心脏病发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红茶养生早知道
英德红茶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红茶含有脂多糖,因此,喝英德红茶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英德红茶为全发酵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茶鲜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在酶的作用下进行了—系列的酶促化学变化,产生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茶红素类和茶黄素类是红茶中最为主要的有效成分,所以红茶表现出很好的生理活性。

红茶性温,擅温中驱寒,温胃驱寒,能化痰、消食、开胃。可见,红茶宜脾胃虚弱者饮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脾胃不好的消费者宜选用红茶进行品饮,喝红茶对健康有明显助益。

英式下午茶的历史能追溯到1662年,当时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带着她昂贵的的陪嫁来到英国,陪嫁中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那个时代红茶之珍贵堪与银子匹敌。新王后高雅的冲泡品饮的表率作用,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品茗风尚迅速风行并成为高贵的象征,而凯瑟琳也被英国人称为“饮茶皇后”。此后,玛丽二世以及安妮女王也都热衷推广茶文化,举办茶会时,宫内特地布置得颇具中国情调,以屏风、中国茶具、银器及移动式茶几来点缀。

19世纪40年代。当时那些贵族太太们享用完午餐后,便为怎么样打发晚餐前的漫长下午而犯愁。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灵机一动,发明了喝下午茶这个节目,此举立刻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并争相效仿。从此,贵族们天天以下午茶的名义聚在一起,而贵妇们又多了一个展示华美衣饰的机会和场所。从此,下午茶时间就在英国雷打不动的坚持到今天,英国贵族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下午茶更被视为社交的入门,时尚的象征。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下午茶最忠实的粉丝,在英国女王每日餐单中,下午茶是绝不能少的一环,哪怕是出宫巡访,也会随身带着红茶和茶点。这种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也成为她保持身材、一直健康的秘诀之一。每天加一餐轻量的下午茶,有助于培养少吃多餐的饮食习惯,维持定时定量的用餐规律,使女王放松心情,使得女王在89岁高龄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电影《女王》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镜头中伊丽莎白女王与菲利普亲王正在静静的享受下午茶的时光,镜头之外戴安娜王妃去世的消息使所有舆论压力直指皇室,事态的发展不容乐观,而菲利普亲王却只是说:亲爱的,你的茶都凉了。可见,对于皇室来说,没有什么比下午茶更重要的事情了。英国女王只有在下午茶的时候才最为放松,即使是安妮公主想和母亲共度这段安逸时光,也需要提前和母亲商量,且也有被拒绝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