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冻顶乌龙

台湾乌龙茶之春、夏、秋、冬乌龙茶叶的特性分析

台湾产茶区四季节令茶叶采摘概况:春茶-清明到谷雨前后五天采春茶,先人称明前茶,为清明前采摘的茶叶。“雨前茶”指谷雨前采收的茶叶。“不知春茶”指惊蛰到春分俩节气中所采摘的茶叶。夏茶-立夏到小满采夏茶,俗称“二水茶”。暑茶-小暑到大暑采“暑茶”,俗称“大小暑茶”,或六月爸、三水茶。另膨疯茶(白毫乌龙)、红茶类于夏季采摘最佳,其原因为夏季制造的重发酵茶或全发酵红茶,其蜜香特别浓郁。秋茶-白露到秋分采秋茶。冬茶-霜降到立冬采冬茶,立冬后一星期采“正东茶”。有些地区在霜降节令到来时即采茶,此种茶称为“早冬茶”;必须在立冬节气到来后所采摘的茶,采称得上“正冬茶”。近几年台湾地区气候不稳定,有些地区在霜降前几天即采“冬茶”,这些是反常现象,茶叶品质也比较差。另外,寒露到霜降所采摘的高山茶,因为海拔比较高,日夜温差大,气候较冷的山区,一年四季只采收三次,甚至两次。例如梨山福寿农场乌龙茶,大禹岭高冷乌龙茶等,这些地区于立夏过后约阳历六月初采摘春茶,第二次于秋分前后采摘,一年之采茶二次而已。

冻顶乌龙茶

春茶特性:茶汤甘醇而清香,可冲泡次数约6-8泡,冲泡至第4泡以后,茶汤中略带茶叶因轻微萎调、轻发酵的青涩味,这是茶叶本有的味道,并非茶叶品质的问题。叶底:有弹性、叶面光滑柔软,叶质适中不薄不厚,枝梗适中,不细不粗。分析:除了金萱茶或新品种茶外,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所产的茶叶品质差异甚大,高山茶区因日夜温差大,雾气多,氨基酸含量丰富,故茶汤清甜柔软。低海拔茶叶茶汤浓郁,花香饱满,但汤韵较浓烈。故春夏秋冬四季的茶品,一般皆以高、低海拔作为品质优劣的标准。夏茶特性:茶汤苦涩味重,汤色略呈暗深色,冲泡次数约6-8泡,与第7泡以后,茶叶中的茶碱与茶单宁较易释出,茶质中的茶黄素及茶红素产生变化,于浸泡时茶汤渐呈泛红。夏茶在冲泡时必须掌握浸泡时间,或以温度略低的茶水冲泡,倒出的茶汤会比较顺口。检视夏茶最容易分辨的方法是叶面比较枯硬,其枝梗较细长而枯白,第二片叶片与第三片叶片呈公孙叶(注:芽叶及第二叶至第三、四叶片中,间距较大,称为公孙叶),其原因乃夏天茶树的日照时间较长,温度又高,茶树生长较速,因茶树的不规律发育而产生变化。叶底:枯硬无油滑面,叶质较薄,枝梗较细。分析:夏茶在冲泡过程中,第三泡或第四泡以后,当茶汤略冷时,汤色变化较大,成暗浊色。至于高、低海拔茶叶与新品种茶叶的情形,与前面提到的春茶的情形略同。秋茶特性:茶汤入口略带苦甘味,此苦甘味亦非茶汤太浓而形成的苦甘醇,它是秋茶的特性。秋茶可冲泡次数约8-10泡,冲泡至7-8泡以后茶汤会更加浓稠。因茶质中富含咖啡因与茶碱,释出后使茶汤变成浓郁。茶底:页面略带油滑度叶质不薄不厚,枝梗适中,不细不粗。分析:茶叶如在农历节令中的立秋至处暑间采摘,可称为秋茶,其茶汤较略涩味。如于白露节气过后采摘,或到秋分节令中采茶,其品质较佳;坊间大部分茶行以秋分后至寒露之间采的茶,以真空包装储放至冬季后再以冬茶出售,利润较佳。冬茶特性:茶汤入口既有滑软的感觉,冲泡达10泡左右茶汤韵味采渐渐淡化,茶质中含有丰富的氧化酵素,茶叶中氨基酸及果胶质的成份,比其他季节茶叶所含的更高,故茶汤呈柔软有活性而甘醇。茶汤的花香味较春茶略浓,茶叶品质为一年四季产品中最佳者。叶底:叶面油滑细嫩,叶质较肥厚,枝梗略粗。分析:市场上有冬片茶是在小雪与大雪节令间采收,其产量有限,刚采摘时茶汤活软清香,口感极佳,可惜茶香及汤韵于两个月后渐渐淡化,不易保存,如果进行烘焙,茶质流失,影响茶叶品质。

事实上,影响茶叶品质的优劣有很多因素。其一,采茶季节,适逢下雨,勉强采摘,所产出的茶叶必然香气不足,茶质清谈而不耐冲泡。其二,在正常情形下,茶叶发育至第一芽与第二叶对开时,是为采茶的时候(正常发育期以四十五天为采摘期),如提前采摘,茶质会略带苦涩,慢几天采茶,茶叶会枯老,干黄叶多,茶汤淡而香气不扬。其三,高、低海拔的茶叶差异在于茶汤的口感,高海拔茶叶,其汤韵醇厚清爽而甜;低海拔茶叶,茶汤浓郁而略带苦涩,汤色浑浊,喉底涩味之口感较难化开。其四,山坡地(阶梯式茶园)栽种的茶叶比台地式茶园或平地茶园为佳。而向东茶园产出的茶叶,会比向其他方向茶园的茶质为佳,其原因乃向东茶区早晨阳光充分照射茶树叶面,使雾气或露气蒸发,因一般采茶工作大约在早上八点开始进行,当叶面水气未干时予以采摘,会严重影响茶质。 最后更重要的是制茶的工艺要好,有好的茶叶材料,若无上乘的制茶功夫配合,无法充分发挥天生丽质,可惜了上好茶叶的品质与特色;若能掌握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因素,各项因缘成熟自然能制造出上好的茶品,也难怪茶叶界常言:好茶不可多得!

台湾乌龙茶的功效

冻顶乌龙茶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于茶叶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深入,具最新研究表明,乌龙茶中所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而无机矿物元素也达四十多种。乌龙茶除了一般茶叶所具有的提神益思、生津利尿、杀菌消炎、解暑解乏、减肥美容、清肝明目、牙齿保健、敌烟醒酒等保健功能外,对于防癌抗癌、抵抗衰老、降压降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还具有特殊的功效。

台湾乌龙茶为什么又叫冻顶茶

据说台湾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

冻顶乌龙茶

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怎能去呢?乡亲们得知此事后,都纷纷捐助给林凤池凑路费。

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还交代说:“考上了,以后要再来台湾,别忘了这是你的出生故里呵。”

林凤池学问好,考中了举人,住了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临行前考虑带什么礼物呢?觉得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有名,就要了36颗乌龙茶苗带回台湾,种在了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上。

经过乡亲们的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采制的台湾乌龙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台湾乌龙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说:“好茶,好茶。”问是什么地方的茶,林凤池说是福建茶种移至台湾冻顶山采制的。道光皇帝说:“好吧,这茶就叫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茶”。

冻顶乌龙茶和人参乌龙茶在发酵上有什么不同?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的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冻顶既是山名又是品种名。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海拔700米。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绷紧脚尖(冻脚尖)才能到山顶, 故称此山为“冻顶山”。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它的鲜叶,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故又名〔冻顶乌龙〕。冻顶为山名,乌龙为品种名。但按其发酵程度,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

人参乌龙茶是用上等乌龙茶,与西洋参加工,精致而成,即保留了乌龙醇厚的回味,又加入了西洋参的补性和甘甜,入口清香扑鼻,舌底生津,回味无穷。且具有提神醒脑、美容减脂、延年益寿和预防冠心病等功用.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饮品.它的口味甜美独特,令人回味无穷。乌龙茶口味甘醇,加以人参的滋养功效,常饮此茶既可品到茶的清香,又可达到保健益寿的作用。

乌龙茶介于红绿茶间,取青嫩叶半发酵制成,其色黄润不温不火,其性不寒不暖,其味不淡不酽。有间以桂花者谓之桂花乌龙,或浸以参汤谓其人参乌龙。其兼容可塑,如既脱青涩又兼稳熟之少妇,宽博隐忍,洞透世情而性情未改也。

冻顶乌龙茶和高山乌龙茶有什么关联

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乡。它的鲜叶,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故又名〔冻顶乌龙〕。
冻顶为山名,乌龙为品种名。但按其发酵程度,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

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系为姊妹茶。冻顶茶品质优异,在台湾茶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其上选品外观色泽呈墨绿鲜艳,并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条索紧结弯曲,乾茶具有强烈的芳香;冲泡后,汤色略呈柳橙黄色,有明显清香,近似桂花香,汤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强。叶底边缘有红边,叶中部呈淡绿色。

當然,冻顶乌龙也属于高山乌龙的一种

冻顶乌龙茶的泡法要点

1、冲泡器皿要讲究。既然要领略乌龙茶的真香和妙韵,就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最好选用宜兴紫砂壶或小盖碗(叁才杯)。杯具,应选择极精巧的白瓷小杯或由闻香杯和品茗杯组成的对杯。壶,应选年代久远的壶。人多喝茶,选择较大的“得慧壶”。

2、器温和水温都要高。泡茶前先把烧开的水倒进壶内烫一会儿,再把杯子烫热,提高器皿的温度,才使泡出的乌龙茶的内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3、泡茶的水沸腾在95℃——100℃,是很有说道的。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谓水有叁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流浪,为叁沸。”滚开的水,有老、嫩之分。一沸之水太嫩,劲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足。叁沸的水又太老,因水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已挥发殆尽,所泡出的茶汤既不鲜也不爽口。惟有二沸的水称为“得一汤”。“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4、乌龙茶应“旋冲旋啜”。要边冲泡,边品饮。冲泡的时间要掌握好。泡的时间过长,茶必失味而苦涩;冲泡时间过短,色浅味淡没有韵。头一泡茶闷茶时间由2O秒到2分钟不等。以后每一泡要顺延10—30秒钟。好的乌龙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不失茶真味”。优质的乌龙茶,一壶可冲泡12次。

冻顶乌龙茶的特点

1.茶叶成半球状,色泽墨绿,边缘隐隐金黄色。
2.冲泡后,茶汤金黄,偏琥珀色,带熟果香或浓花香,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十足,带明显焙火韵味。

3.茶叶展开,外观有青蛙皮般灰白点,叶间卷曲成虾球状,叶片中间淡绿色,叶底边缘镶红边,称为「绿叶红镶边」或「青蒂、绿腹、红镶边」。

4.冲泡后汤色橙黄,有像桂花香一样的香气,滋味醇厚,回甘强。

冻顶乌龙茶成品外形呈半球型弯曲状,色泽墨绿,有天然的清香气。冲泡时茶叶自然冲顶壶盖,汤色呈柳橙黄,味醇厚甘润,发散桂花清香,后韵回甘味强,饮后杯底不留残渣。其茶品质,以春茶最好,香高味浓,色艳;秋茶次之;夏茶品质较差。

冻顶乌龙茶的特点为:外形卷曲呈半球形,色泽墨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有花香略带焦糖香,滋味甘醇浓厚,耐冲泡。冻顶乌龙茶品质优异,历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台湾、港澳、东南亚等地。

冻顶乌龙茶三大功效

一、冻顶乌龙茶能预防蛀牙

冻顶乌龙茶能够预防蛀牙,在饭后喝上一杯冻顶乌龙茶,不仅可以生津止渴,还能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兼顾牙齿,预防蛀牙。冻顶乌龙里面含有多酚类物质,能够对引起蛀牙问题的齿垢产生销蚀作用,齿垢消除后,蛀牙概率就能降低下来。

 

二、冻顶乌龙茶能消减血脂

冻顶乌龙茶中的氨基丁酸还可以清血脂降血压,人体中的胆固醇会逐渐随着喝茶时间的变长而渐渐降低,喝冻顶乌龙茶的血脂或者甘油三酯含量会慢慢恢复正常。冻顶乌龙茶内部有活性氧成分,可以改变体内脂肪成为过氧化脂肪,从而降低血脂含量。

三、冻顶乌龙茶能细腻肌肤

冻顶乌龙茶里面有SOD和酵素成分,每天和些冻顶乌龙茶,能偶帮助肌肤变得年轻动人,消除皱纹,身体内自由基也会变少,衰老速度回变慢。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清肠道,帮助排除肠毒,所以多喝冻顶乌龙后也会更加白皙。

冻顶乌龙茶与焙火的关系

烘焙,在农制过程中的情形,是叶经过数次揉捻及热力烘焙后,叶外形逐渐紧结,水分也慢慢消散,随后进行干燥。其中利用焙火的火候改善叶的香气、滋味,去除菁 臭味及减轻涩味,使汤芳香甘润。

台湾能在世界保持不败的地位就靠香。是活的,在丢弃之前香气、滋味持续在变,轻发酵要清香非菁香,发酵不足、炒菁不足的菁香容易变,焙火时不易入火,杀菁时要捉香,香气不足的用焙火来提高香气。香气的变化: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会变酸是因为儿素遇热的关系,炒米香至火香靠梅纳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在高温时结合〕蜜香与焦糖香是焦糖化作用〔糖直接熬就有焦糖香〕

批注:

注1: 绿不能焙火,红不用焙火,焙火只有用在乌龙为什么? 红叶的类变是因为叶中的脂肪酸遇氧而酸化,红中的脂肪酸在发酵过程中被转换掉,已没有脂肪酸可酸化。您看过有商焙红吗?有的话他的用途在要它的火焦味,如碳烧红

绿:没发酵的无法入火,为什么?不知道!所以日本的绿包装特别讲究,您看过日本绿在焙火吗?有!玄米。玄米如果只是叶,那也只有碳火味,它的梅纳反应靠的是米。

冻顶乌龙茶,产地为台湾鹿谷乡凤凰村 永隆村彰雅村(冻顶巷),茶区海拔约600-1000公尺,依以上三点为核心产区,被誉为“茶中圣品”。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新典雅,香气清雅 ,喉韵回甘浓郁且持久,香气独特据说是帝王级泡澡茶浴的佳品米。

传统冻顶乌龙茶带明显焙火味,亦有轻培火制茶。此外,亦有「陈年炭焙茶」,是每年反复拿出来高温慢烘焙,而制出甘醇后韵十足的茶。

冻顶乌龙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乌龙茶、包种茶或普洱茶,由于叶片较粗大,每次茶叶用量较多,茶叶投入量约茶壶容量之1/3-2/3左右,则须现沸现泡,才能把茶中有效成份浸泡出来,使得茶味浓厚、甘醇,增加茶汤品质。

冻顶乌龙茶的冲泡方法:
茶具为茶盘、茶巾、煮水器、盖杯、茶杯、茶船、渣匙、茶盅等。
① 看干茶:先审察干茶的形状与色泽,以了解茶叶品质特性。
② 烫茶具:以沸水冲泡洗茶碗、茶具以符卫生。
③ 放置茶叶:参酌茶叶特性,放置茶壶容量1/3的茶叶。
④ 冲泡:以沸水冲入壶中,冲满即刻盖好,冲泡开水温度以95-100℃为宜,可以多次冲泡以供长时间品饮。

⑤ 冲茶碗:将热水冲入杯内,用杯盖轻拨泡沫,将杯盖上泡沫冲掉盖上杯盖。
⑥ 冲泡时间:冲泡时间由短而长,第一次短而后逐次增长。泡茶之时间长短不同,茶汤中可溶物的量与质亦是不同,因此冲泡茶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茶汤品质。
⑦ 温杯:将茶杯先用沸水冲净烫温,以助长香味兼重卫生。
⑧ 倾倒茶汤:将冲泡出来之茶汤,先倾入茶海,使其浓度匀一,茶末沉淀,然后均匀注入茶杯供饮。

⑨ 品茶:冻顶乌龙茶具有明显的花香近似桂花香,特有香气清纯持久,芳香甘醇,生津解渴,提神醒脑,滋味特别甘醇。
盖碗茶之好处:a.碗口较大,便于冲泡茶叶。碗底圆小,注入开水茶叶硕碗底翻滚,易泡出茶味。b.碗盖使香气凝集,揭开碗盖,茶香四溢并用盖赶浮叶,不使沾唇,便于品饮。c.茶船可免端茶烫手,若碗里溢出茶水,流入茶船,便函于端茶敬客。
以上就是对冻顶乌龙茶的冲泡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冻顶乌龙茶的冲泡方法有所帮助。

在冻顶乌龙的故乡台中鹿谷 三代茶人一直守望

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冻顶乌龙的故乡。
早晨山里涌起大雾,茶人李明正已经在山上的茶园里了。50多亩的茶园一片一片地分布在茶山上,“台湾不像大陆,有整片的茶园,因为地形限制,都是散布开来的。”海拔600米到1200米的绵延群山里,李明正每天都会在茶园里待着,对一株株茶树已经熟悉到甚至能观察出它们每天的变化。缥缈的雾气从李明正身边和每一株茶树上掠过,有时候,成团成片的白云也会这样涌来,就在你的眼前身边浮过,真的是伸手就能摸到。
鹿谷的这片茶园,55岁的李明正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从小,他就跟着阿公、爸爸在茶园里玩耍,眼见着阿公采下“一芽二叶”的茶,小心包在手帕里,包起来放在斜襟大褂的贴身口袋里带回家。他自小也体会到了阿公和爸爸做茶的艰辛,说起爸爸做茶,李明正用了“龟毛”这个词来形容,“很龟毛,很挑剔”。他记得上世纪70年代的某个冬天,鹿谷很冷,不够茶叶发酵的温度,爸爸就在家生起炭火,用炭火的温度把家里的室温提高,让茶叶达到足够的温度来发酵。从农校毕业、退伍后,李明正正式接手“李氏茶园”,至今已有32年。尽管工艺和设备有了更新、变化,但阿公和爸爸对茶的敬畏,做茶的用心和挑剔,已经浸透到李明正的骨子里,世代相传的初心,不会变,也不易变。
李氏茶园里,有四分之一的茶树采用了有机农法,不施任何农药和肥料,任其自由生长,产量自然也少而珍贵。“适者生存,用有机农法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茶树自然会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来生长。”李明正说。另外四分之三的茶树,采用惯性农法,但也只用豆料肥、花生肥等植物肥料,“茶园里不会用动物肥料,更不用说化肥了,给什么样的肥料,制作后的成品茶叶味道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喝就能喝出来。”
 
冻顶乌龙为半发酵茶,传统上,其发酵程度在30-40%左右。所以,茶叶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后才可以采收,要有心有叶,并非越嫩越好,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为佳。李明正在茶园里一看就能知道茶叶还有几天便可以采摘了。采摘的天气、湿度不同,制作出来的茶叶在口感上都会有些许的不同。而这种细微的变化,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经验累积才能辨别出来。“今天做的茶和明天做的茶,口感都会不一样呢,天时地利人和配得刚刚好,才能出一款好茶,所以,能喝到一泡好茶很难得,要珍惜。”对于茶,李明正几乎是怀着敬畏之心。
平日里茶园的管理,李明正都亲力亲为,在采茶等工作量大的工序时,才请工人帮忙工作。而烘焙的环节,更是由李明正亲自进行。每一款茶焙火的方式都不一样,火候、时间,这些都需要靠经验来掌控和调试。焙茶期间还要多次试泡,根据茶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温度、火候和时间点。焙火得当的冻顶乌龙,入口生津,口腔感受饱满,入喉回甘,泡三四旬茶汤后,有明显的熟果香味。“我闻起来可能是凤梨的味道,你闻起来可能是熟苹果的味道,有很多丰富的熟果香,每个人闻起来感受到的味道也不一样。”
△李明正的夫人郭环龄,大学毕业后随夫回到鹿谷山里,爱茶、事茶,是台湾资深茶人,经常举办各种主题的茶会。
即使身为茶园传人,自小在茶园的熏陶中长大,又亲自做茶30多年,李明正仍然谦逊:“没有人敢声称自己把茶做到了什么程度,茶的变化太多了,难以琢磨,难以预料,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感受。”对于李明正,茶既像一个最好的朋友,也像自己的亲人。做茶最然辛苦,连续熬几天夜做出一款好茶,却会兴奋不已,丝毫不觉得累。泡得一壶好茶,有多少工序和艰辛在里头,敬畏珍惜,细细品味,方得好味。

冻顶乌龙到底是什么茶?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岗上,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蹦紧脚尖(冻脚尖)才能上山顶,故称此山为”冻顶”,冻顶山上栽种了青心乌龙茶等茶树良种,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生长茂盛。

主要种植区鹿谷乡,年均气温22℃,年降水量2200毫米,空气湿度较大,终年云雾笼罩。茶园为棕色高粘性土壤,杂有风化细软石,排、储水条件良好。

每年采摘于4~5月和11~12月间,标准为一芽二叶,色泽苍绿,汤色呈金黄带绿,具有花香甘甜滋味。

从茶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即是冬季也并无严寒相侵,雪冻冰封,那么为何名冻顶呢?

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茶亦因山而名。

冻顶乌龙茶特点是茶叶成半球状,色泽墨绿,边缘隐隐金黄色。冲泡后,茶汤金黄,偏琥珀色,带熟果香或浓花香,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十足,带明显焙火韵味。

茶叶展开,外观有青蛙皮般灰白点,叶间卷曲成虾球状,叶片中间淡绿色,叶底边缘镶红边,称为绿叶红镶边或青蒂、绿腹、红镶边。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冻顶乌龙的解释,现在大家对冻顶乌龙的来龙去脉应该有个大体的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