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乌龙茶

铁观音,第几泡香气才最浓郁?

很多刚开始饮茶,但还未懂茶的茶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虑:铁观音,到底是哪一泡才最好喝,最香?

铁观音 

有些茶友冲一两泡铁观音,发现没有很浓郁的香气,就断定这不是一泡好茶,其实这是种错误的想法。大家都知道铁观音的外形:条索卷曲、壮结、沉重,传统工艺的茶叶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一两泡是不能将条索卷曲、壮结,蜻蜓头状的铁观音香气泡出来的的。

对于铁观音,坊间一直有这么一段话流传: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五泡六泡也不差,七泡有余香,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一泡茶:第一泡茶也叫作“温润泡”,俗称“洗茶”。这一泡类似“醒茶”,给茶叶“冲个澡”,预热茶叶,唤醒茶叶,快冲快倒,刮去泡沫,茶汤清淡,类似白水,用来烫壶烫杯。

二泡茶:第二泡,茶多酚大量析出,口感浓厚,茶香“含苞待放,呼之欲出”,但仍被掩盖

三泡四泡是精华:铁观音特有的幽香甘韵尽情吐露,是一道茶精华。

第五泡:茶叶细嫩泛亮,茶汤略黄,茶香氤氲,滋味爽口。

第六泡:茶叶绿中微黄,茶汤甘澈,茶香温和,滋味清淡。

第七泡:茶叶完全展开,茶汤清黄,仍有余香,回味无穷。

当铁观音泡到三、四泡时,茶叶浸泡舒展,茶味也随之出来,这是茶汤香气、滋味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好喝的时候。

女生喝铁观音有什么好处呢?

铁观音

女生喝铁观音有什么好处呢?

都说女生应常喝铁观音,不仅对身体有保健作用,更重要的还能修炼我们的性格,提升我们的气质!

一可解忧

在工作、家庭及生活中,往往会有很多的不快影响我们的情绪,损害女性们的健康。比起男性抽烟、喝酒直接发泄工作的劳累来说,女生则压抑了许多。
为此,女生一定要抽出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家里、办公室或环境优雅的茶室,一个人,两个人或多个朋友一起品一杯属于自己的铁观音。

二可修身

铁观音清香独绝也,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饮用铁观音,对人体脂肪的新陈代谢作用十分明显,经过人体实验,血脂的含量也可下降百分之十三。饮用铁观音的人士中,有百分之四十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对降低人体所含胆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三可养性

喝铁观音的最高境界在于修炼性格,塑造品格。

女性多喝铁观音,在喝的过程中学会品铁观音,喝的多了,性格也变得随和淡定。

相信现在知道女生喝铁观音有什么好处了吧!

喝茶讲究一个“品”字,所以喝铁观音一定要慢慢品味。

一个会品铁观音的女生,她一定是有底蕴的。

一杯铁观音还有哪些妙用

茶叶——被西方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具备了减肥、美容、抗衰老这样的元素;但人的体质各有差异,人人喝茶并不现实。

铁观音

但人的体质各有差异,人人喝茶并不现实。

铁观音:独特的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杀菌消炎,减肥美容。

❷加调料
盐:铁观音5g加盐1g,开水冲泡5分钟,可缓解咽喉肿痛、牙龈发炎、双目红肿等症状,最适合风热感冒者。

糖:铁观音2g、红糖10g,用开水冲泡5分钟,饭后饮,有补中益气、和胃消食之功效,对缓解便秘、小腹冷痛也有帮助。

醋:铁观音5g冲泡后加陈醋1ml,可利胃止泻、活血化淤,治牙痛、伤痛等症。
蜂蜜:冲泡铁观音5g,待水凉后加蜂蜜3ml,常饮缓解脾胃不和、便秘、咽干口渴等症。

姜片:铁观音5克,生姜10片共煎汁,可发热解表,温肺止咳,最适合风寒感冒人群。
❸入饭
铁观音6g,大米100g,将铁观音茶叶冲泡后滤去茶叶,与淘净后的大米煮成稀粥食用,能和胃消积,最适合胃脘胀闷,消化不良人群。
❹入菜

铁观音炖鸭、铁观音茶叶饺子、铁观音烧鲜蚵、铁观音煎银鳕鱼、铁观音爆滑鸡片、铁观音红烧肘子、铁观音茶香牛腩、铁观音熏鸡、安溪铁观音鲫鱼汤……你想象不到的美味,不仅给菜肴带来独特鲜味,还有消食解腻的作用。

❺做美容
洗脸:茶汤轻轻拍脸或将蘸了茶汤的棉布敷在脸上,几分钟后用清水洗净,能帮助祛除色斑、滋润皮肤。

美目:温水浸泡后的茶叶挤干,放到纱布袋里,敷眼10分钟可缓解眼睛疲劳、眼部炎症,改善黑眼圈。

洗发:茶汤涂在头上,按摩1分钟洗净,能防治脱发,去除头屑

沐浴、泡脚:把茶叶20-30g装到小布袋里,放到浴缸里泡浴,有助于去除老化角质,缓解皮肤干燥;把泡好的茶汤用来泡脚,可驱除脚臭。

”现代铁观音“与“传统铁观音 ”应如何区分?

安溪铁观音现有两种做法:现代做法和传统做法。那么,什么是“现代铁观音”?什么是“传统铁观音”呢?应如何区分

铁观音

社林清城介绍说:“目前茶业界对新工艺制作出的铁观音的定位和定性还未达成一个共识,暂时对以有别于传统做法制成的铁观音,都称为“现代铁观音”,这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形和工艺这两个方面”。

铁观音“现代”和“传统”的外观上区别。“现代制法”的铁观音外形上的特点为:圆结重实,梗皮红或青,颗粒感强;色泽鲜绿,砂绿明显;香气清高郁长,有分兰花香、糖果香、水蜜桃香及桂花香、地土香等等;音韵有分香韵型(香韵型又分浓香型和清香型)、酸韵型(酸韵型又分熟酸型和青酸型)、综合型(香酸具备)等;滋味比传统安溪铁观音更注重鲜爽甘鲜;汤色追求金黄色或黄中显绿;叶底色泽鲜绿较均匀,无绿叶镶红边。

传统铁观音外形上的特点是:颗粒呈半条索状,较为弯曲紧结(如“蜻蜓头”),梗皮红褐亮;色泽乌黑发亮,红点明显;香气浓郁,音韵明显,带兰花香;口味醇厚,回甘持久;汤色呈橙黄色,有的偏深;叶底色泽偏深,主要呈墨绿色,叶面往往为绿叶红边,色泽均匀度要求较低。

铁观音“现代”和“传统”在工艺上的区别。两种铁观音之所以存在感官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制作工艺的区别,具体表现在摇青、炒青、包揉、烘培等工序。前者表现为:由于机械化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如:炒青温度超过原先温度(高温炒青可使红边掉落或磨损,从而使泡出的茶汤不会偏红);包揉采用包揉机制作,紧结度大大提高;发酵度偏轻(使茶叶保持更鲜绿,口味清爽)。
后者表现为:摇青重,炒青温度适中,容易形成“绿叶镶红边”;包揉力道适中(一般以手或脚人力制作),形成半条索状外形;发酵较重(形成口味浓郁)。(注:炒青温度受生产力水平限制,包揉力道受手工力道的限制。)

关于铁观音对“现代”和“传统”的认识,由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不同是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影响茶友对铁观音的品赏和认识。实际上目前市面上两种做工的铁观音都有,只要是好茶、只要是适合自己口味的都是可取的。

林清城说:“两者各有优势,不能轻易否定任何一种,两种工艺做出的茶都有非常好的。换个角度,目前市面上一泡顶级的铁观音应该是以上两种的优点都具备的。毕竟,“现代铁观音”的制作工序是源自于传统工艺的,它是对传统的补充和提高,是对铁观音的口味的鲜爽度提出的更高追求”。

品尝铁观音茶有什么讲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

现在的铁观音受绿茶品饮区茶客们口味的要求,越来越讲飘香,发酵程度也越来越低,颜色也越来越绿。喝这种清香型铁观音,一定要用瓷盖碗冲泡,刚刚煮沸的100゜开水,快速洗茶然后倒掉。第一泡入水20秒后出汤,记住盖碗内不要残留茶汤,尽量出干净,不然会发苦。

铁观音

这时,记得拿起盖碗的盖子,仔细嗅一嗅盖子散发出来的铁观音独有的香味,如果茶品质还不错,应该可以闻到有奶香味或水果味(比如水蜜桃味)。发酵程度较低的清香型铁,茶汤大多黄绿色,一定要趁热品味,让茶汤在口腔里打几个滚再滑下去,好的铁的茶汤应该拥有像米汤那样粘稠感,应该发散出香甜的味道,咽下以后张开嘴呼吸都能感觉到甜香。

铁观音

第二、三泡25秒或30秒出汤,尤以第三泡味道最好,一定要细细品味。往后每一泡出汤时间适当延长即可,一般来说过了八泡茶汤就寡淡了。

还有一种是浓香型铁观音,经过炭焙的。与清香型铁观音不同的是,干茶颜色发褐色,茶汤冲泡出来颜色也偏橙红色,同样的盖碗+100゜开水冲泡,你会品出焦糖香,这种铁的滋味更厚重,适合老茶客。

近些年越来越多茶商开始回归传统,按照老工艺制作铁观音,重摇青重发酵,只品过寥寥几次,冲泡手法都一样,但茶汤明显味道更有层次,品尝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茶汤表现出不同的味道,很奇妙。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是否用茶滤的问题。潮汕茶客大多不用茶滤,也不用公道杯的,盖碗直接出汤到三只小品杯后分而饮之。但福建和台湾茶客大多会用这东西放在公道杯上,用于过滤掉茶末和碎叶。如果要用茶滤,记得别选便宜的铁质或不锈钢材质,高温茶汤经过金属后,仔细品能尝出一点金属味,影响铁观音的品感。

武夷岩茶第一泡是洗茶还是醒茶

人们在冲泡武夷岩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他们认为不“洗茶”的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但有否想过,这样“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因此,武夷山的茶人们开始更加珍惜第一泡茶,在冲泡武夷岩茶的好茶时,都会把第一泡茶汤留下,到泡了十余泡后再回过来喝第一泡茶汤,俗称“还魂汤”,可见茶人们的爱茶程度。

其实,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武夷岩茶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拓宽我国乌龙茶销路,谋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洗茶”用语宜修正为“醒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如何品鉴武夷岩茶

主要从外形(条索、色泽、整碎度)和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几个方面来鉴别,其中以香气和滋味最为重要,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香气香气的香型、纯度高低、长短及持久性:(品种香明显,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香气显锐,挥发性好,纯度高,不幸煸有妥榉帧#?
香型(花果香)花果香是茶叶的各类香气基质在合理的乌龙茶所特有的做青工艺中经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应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香气,所以又叫工艺香。还须注重到品种不同,遗传特性不同,则叶内香气基质不同,以致成茶香型有别,称之为品种香。如肉桂的桂皮香,水仙的兰花香,但各品种之特有香型也须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才能导出,否则,工艺不当,品种香不显。此外,产地不同,生态气候有别,土地状况不一,自然影响到茶树的新陈代谢,使茶叶内含物质也不同,成茶香型就各有特点,这种产地差异,称为区域香(表现在名岩和丹岩,外山场)。区域香也同样受到工艺的制约,工艺不当,区域香不明显。一般来说,审评时能清晰地感受到花果香时,此时茶品质不俗,最理想和具品位的香型当属在花果香的础上辅之以恰好的火功技术所形成的花果蜜糖香。为上品,佳品。
汤色:是否橙黄,明亮,清澈,而且耐泡,五,六泡后仍然保持汤色不变。
茶汤滋味,根据“浓、醇(纯)、甘、爽、润”五个方面仔佃品比。茶汤滋味,舌感厚实,故称为厚。浓厚成为茶汤浓度的最佳表现。甘甜是反映茶汤饮后回甘状况的滋味指标,饮后回甘是茶叶糖类物质在口腔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单体葡萄粮后产生的甜感。回甘越快越明显,越持久,是茶叶品质高的重要味性特征,中低档乌龙回甘不强。
润滑,指茶汤似浆液圆滚滑润在喉腔轻顺下滑,它是茶汤的张力和果胶物质作用共同影响于茶汤产生的效果。润滑是优质茶汤的品质特征之一,中低档茶一般无此味感。
耐泡性,评审的是茶叶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现情况。鲜叶原料好,内含物含量高的,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现,称其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内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别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谓之不耐泡。茶叶香味的耐泡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通常以能泡冲至六泡以上。
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有弹性。红边较显。这里介绍个方法,把泡过的叶底放到水洗盆里,很容易观察,主要观察它的老嫩,色泽明暗,匀杂度。

何谓“武夷岩茶手工茶”

手工茶一般是指武夷岩茶,在做青工艺中的摇青方法是用手工操作而完成的茶叶,其特点是茶叶品质相对较高、香味纯正、香气较持久耐储。通常手工茶制作的茶叶是制优率高,但是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每次做的茶量少,而且需要师傅非常丰富的经验,要求较高!,


手工做青:将经过萎凋的茶叶薄摊于在竹筛内,来回筛动,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操作程序为摇青←→静置重复5-8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从十来次到百次不等,每次摇青次数视茶青进展情况而定,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加长,每次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两筛,四筛并三筛等等。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结束做青程序。
手工做青——半手工(竹笼摇青机)——机械综合做青机

武夷岩茶应该如何的贮存?

大红袍

武夷岩茶比较耐储藏,岩茶对储藏温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保管得当,密封,干燥,避光,正常可以储藏18个月以上。(一般清香型的武夷岩茶较不耐储存,更易出现返青),传统浓香型岩茶(中足火的茶)香味更耐储藏而且储存的时间久后,茶汤滋味反而会更加的醇滑! 武夷岩茶是条索状容易碎,不宜抽真空,一般外面的包装采用硬质包装,内袋用铝泊袋包装效果更佳。只要做到不让茶叶漏气,每次喝完袋口扎紧,或者买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锈钢或者其他密封性能好的的茶叶罐存放都可以!保管比较简单,主要做到密封,干燥,避光既可。一般不提倡在冰箱低温保存,如果放在冰箱保存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是用要锡泊袋密封袋,一定密封性能要好。要不反而容易受潮。

什么是“三坑两涧”

指“是旧时提法正岩产区的代表为“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浯源涧”,其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渗水细流,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气温温差较小。正岩茶园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正岩主产地有天心岩,马头岩,慧苑,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现在国家标准称统一为名岩产区,只要记住武夷山风景保护区就可以,简单易记。

武夷岩茶的焙火作用

乌龙茶精制茶内质级别评定,20世纪90年代前,福建乌龙茶各级别的火候均要求足、充足。20世纪9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需求,一般闽南乌龙茶各品种产品,特级火候要求稍轻,一级火候要求轻,二级火候要求较足,三级火候要求足,四级火候要求充足。闽北乌龙茶各级别、各品种火候均要求为高级茶足,低级茶充足。

火功的高低,取决于焙火的程度。清代茶人梁章钜先生曾经称赞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直到目前为止,就目前各大的茶种的焙火技术而言,确实还没有那种茶的焙火技术能超过岩茶。

一、焙火的作用

历史上岩茶焙火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过去焙火时,要计算岩茶到达销区的路途时间和销茶时间,来决定火侯的处理程度,若新出的岩茶到达销区上市时,火功刚好退尽,茶叶销完还未返青,那么这种火功就是处理的最好的。

目前来看,焙火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蒸发水分,延长保质期:茶叶由于本身结构疏松,并且许多内含成分多带有羟基等亲水基团,因而茶叶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所以茶叶的水分是在茶叶的5%以下。茶叶水分达到12%,霉菌开始出现,茶叶会逐渐发霉变质,进而失去饮用价值。

2、杀菌,降低农残:茶叶中存有微生物包括霉菌、蘑菇菌和酵母菌等。霉菌是茶叶霉变侵污的标志。一般在160度以上可杀灭霉菌。另外,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也可通过用高温促使降解和挥发,减少残留。

3、调和拼配原料:茶叶拼配原料经过烘干,可使各品种、各路茶香味归一,起拌匀调和作用。

4、增固香味,改变品质:初制茶中常常伴有臭青味、苦味以及储藏不当而带来的的异杂味和陈味,所以通过一定温度的焙火,能使茶叶滋味变得纯正,增加新鲜感,恢复火香。

5、增进香色和熟感,满足销区不同口味:岩茶讲究‘文火慢焙’,求其火候足而不露,用以衬托岩韵。

二、焙火的原理

有资料显示:木炭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自动调节湿度,对硫化物、氢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起到吸收、分解异味和消臭作用。其产生的负离子有穿透能力,能净化空气,改善空气品质。木炭放射出的远红外线,能使物体产生微热。传统古法炭焙的茶品质远远优于现代机焙的茶。就目前掌握的生化知识来看,焙火过程的主要原理包括:

1、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岩茶焙火时可使糖类、氨基酸、果胶质都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故有焦糖香、蜜糖香等。

2、异构化作用:烘培的热力,使带青气的低沸点物质大部分挥发散失,并使儿茶素产生异构体,增加游离型儿茶素及反型青叶醇含量,此反应可以弥补前期工艺的一些缺陷,使口感更佳。

3、氧化作用:岩茶焙火促使儿茶素、醛类、醇类氧化分解与氨基酸结合成为新鲜香气,形成新的工艺香。热力促使茶色素氧化转化,对成茶色泽、叶底和汤色浓度起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在足火最后几分钟不能缺氧,茶叶出烘后应及时通风摊凉,保证供氧充足,摊凉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引起水闷味和香气大量散失失鲜。

4、后熟作用:即从茶叶烘干趁热装箱,直至品质未出现陈味之前这段过程称之“后熟作用”。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为取得的良好后熟效果,茶叶入储藏含水量掌握在6%-8%为最佳。

三、焙火的技术要求

火候实际作用是使茶叶内产生热物理化学作用的程度。火候能影响外形色泽、叶底汤色以及耐泡度。火候掌握适当可以弥补茶叶品质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岩茶品质,甚至成为焦味等,因此高明的焙茶师可以利用焙火技术将茶叶的品质提高一个档次。特殊品种的茶叶,火候掌握恰到好处,能衬托特殊的香韵特征,俗称“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就是这个道理。

茶叶烘焙总是以“文火慢炖”为好。其原则是:茶叶越高级越需文火低温长焙,而低档茶和茶头炉温则可适当高些。炭炉刚生火时,炉温高且生杂味,常用来焙茶头及低档茶,中期炉温较低且平稳,常用来焙高档茶。火温过高,茶叶芳香油挥发过多。固定作用减弱,香气降低,同时热化作用过激,一些可溶性物质会转化成不溶性物质,轻则使茶叶外形色泽枯暗,茶汤滋味变淡,重则产生焦味失香。实践也说明,茶叶的蜜糖香及其他一些香气的形成,常产生于低温长焙过程,低温烘焙还有促进糖的焦化作用,产生麦芽糖的香味。

火味能掩盖岩茶的很多优点和缺点,所以在品饮岩茶时也不是焙火程度越高越好,最佳状况应该是有火功香而没有火气和火味。用同一号岩茶原料来精制焙火,焙火程度越低时,外观偏黄绿,香气越高飘,滋味越清爽,茶汤偏黄,有时带浑(足火后转清澈),叶底越亮。焙火程度越高时,香气越馥郁悠长,滋味越醇滑,汤色偏橙红清亮,叶底越暗。

四、焙火的程度

焙火程度的高低要根据茶叶基本特性、销区习惯和消费者的特殊需要来掌握。茶叶基本特征方面,火候的掌握要注意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发酵程度、不同等级、不同含水量而有区别,原料粗细不同、新旧茶不同火候轻重程度亦不同,通常内质越好的茶越耐焙。

因此简单地按焙火时间把岩茶的火功分为轻火、中火和足火个人认为是不确切的。传统岩茶工艺里面复焙俗称“足火”,焙火的最基本要求是看茶焙火,也就是让茶吃透火,对于传统的正岩茶来讲,吃透火的标志就是出现“蛤蟆皮”,因此对一泡茶来讲,只要吃透了火就可以称为“足火”可能更合适吧。

附:武夷岩茶“蛤蟆背”

在谈及武夷岩茶时,我们经常会说起“蛤蟆背”这个词。很多朋友对“蛤蟆背”一词很费解。蛤蟆背,其实是武夷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之后,所泛起的蛙皮状白色小泡,所以清香型的岩茶不会出现蛤蟆背,它是由于反复焙火,茶叶内部吃透火,气泡从茶叶内部溢出,撑起一个个气泡。看泡后的叶底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足火岩茶的蛤蟆背。

平和白芽奇兰茶初制加工技术

前言:
白芽奇兰茶的加工程序包括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初制加工后的产品俗称“毛茶”,毛茶经过精制加工后,其产品称为“精茶”或“商品茶”。
白芽奇兰茶属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乌龙茶)类,其初制加工方法与乌龙茶大体相同,经过采青、萎调、做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等十道工序,加工制成毛茶。

1
采青
白芽奇兰茶制作严谨,技艺精巧。高山有机茶分为春秋两季采摘,谷雨至立夏为春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 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
1操作方法
白芽奇兰茶手工采摘取上一芽两夜或一芽三叶作为合格鲜叶标准。
采摘时不能用指甲去“掐”断叶梗。正确的手法是:拇指捏住三叶的梗部,食指弯部托起茶梗,用巧劲迅速“蹭”断茶梗。
2采摘要求
1) 晴天的正午10:00至下午15:00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也就是午青;早青和晚青次之。
2) 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

2
萎调
贮青结束后,茶青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以下不同方式的萎调。其中,利用日晒进行萎调(又称为 “晒青”)最为常用。
1日光萎凋(晒青)
1) 时间:应避免强阳光曝晒,视萎凋程度,历时20min~40min。
2) 温度:叶面温度控制在35℃ 以下。
3) 摊叶量:每平方米摊叶量为0.5kg~1kg。
4) 操作: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水筛或铺“谷达”的水泥地面,及时轻手翻动。
2室外自然萎凋
1) 温度:气温22℃~30℃。
2) 摊叶量:每平方米7kg~8kg。
3) 操作: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水筛或铺“谷达”的水泥地面,30min翻动一次。
3室内自然萎凋
1) 温度:室温22℃~28℃。
2) 摊叶量:每平方米1kg~1.5kg。
3) 操作: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水筛或铺“谷达”的水泥地面,40min~60min翻动一次。
4加温萎凋
1) 温度:视送风量大小,热风温度控制在32℃~40℃。
2) 摊叶量:建热风萎凋槽,槽面安竹筛 ,萎凋槽每平方米摊叶7kg~8kg。
3) 操作:把茶青均匀摊在萎凋槽内,每10min~20min翻动一次。
茶青经过萎调,当叶青转暗绿色,叶面光泽消失,微带青香,顶二叶下垂,稍有弹性,茶青失水均匀,减重率9%~12%时为萎调适度。这时要把萎凋后的茶青移入室内,翻动后均匀摊放,散热凉青,防止风吹、日光照射,凉青时间0.5h~1.5h。

3
做青
1 操作方法
茶青投入摇青机转动,每次摇青后都要进行凉青,摇青、凉青反复进行3次~4次。每次摇青先轻后重,凉青时间先短后长,凉青摊叶量先薄后厚。最后一次摇青完成后将茶青租稍加厚摊、静置,至“发酵”适度即可转入下个工序。做青整个工序历时约10h~18h。
做青一般在傍晚开始进行。一般来说,第一次摇青时长为2~4分钟,凉青时长1~1.5 h;第二次摇青时长为4~8分钟,凉青时长为2.5~3 h;第三次摇青时长为10~20分钟,凉青时长4~5 h;第四次摇青时长为10~20分钟,凉青时长4~5 h。具体操作要视茶青、季节、当天气候等多种因素灵活掌握。
2 技术要求
摇青完成后,茶青减重率为萎凋叶总重的8%~15%。感官要求:即叶转黄绿色,叶缘红变(红变面积约占叶片面积20%),叶脉明亮,均匀适度,透发青香和品种香味。
3 摇青注意事项
1)青房温度18℃~23℃,相对湿度70%~80%为宜。春茶低温多雾须关闭房门窗户,可配备抽湿机抽湿降低湿度;夏暑茶气温高可配备空调机,温度控制在18℃~20℃。秋冬茶气温低,应设法提高室温。
2)第四次摇青后,若逢气温低于18℃,可于杀青前期1h左右把茶青倒入大筐内,堆成“凹”
形,上盖茶袋,以提高叶温,促进发酵。但这种处理时间不宜太久。
3)夜间观察茶青色泽、叶绿红边程度,要掌握比白天红点明些,各次观察应眼看、手摸、鼻闻三结合综合判断,以提高准确性。
4)摇青应根据次日杀青先后顺序,分批掌握摇至不同程度,一到程度,即投入杀青。这样便于流水作业,平衡生产,提高厂房机器设备利用率。

4
炒青
1 操作方法
当滚筒杀青机的筒壁温度达到200℃~240℃,或110型液化气杀青机温度达到220℃~250℃时,即可将茶青投入进行杀青。每筒的投叶量为10kg~20kg,杀青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温度,要求“适当高温,先高后低”,每筒的杀青历时长为10~15分钟,具体根据茶青原料的老嫩程度灵活掌握,幼嫩茶青要稍“重杀”,粗老茶青要稍“轻杀”。
2 技术要求
杀青完成后,茶青减重率为做青叶重的18%~22%,含水率小于60%。感官要求:叶转暗绿色,叶质柔软,梗折弯不断,带有熟香味。
3注意事项
1)要适当高温,以投入青叶后连续发出“噼啪”声为准,如果声音大而密,是锅温太高,反之锅温偏低,杀青后期适当降低锅温,以避免产生焦梗焦叶。
2)投叶量要适宜。太多,翻炒不匀,茶叶带闷味,杀青历时长,投叶太少,既易炒焦,又不利揉捻成形。

5
揉捻
揉捻是促使白芽奇兰茶形成紧结弯曲外形的塑形工序。一般采用揉桶直径为30~40厘米的揉捻机。杀青叶趁热装上揉桶,30型的揉捻机投叶量为7-10斤,边揉边加压。要掌握“趁热、少量、快速、短时”的原则,加压时先中压后重压,揉时不宜过长,一般时长为4~8分钟。揉捻完成后,杀青叶扭曲成条,即可下机解块,进行初烘。

6
初烘
初烘即将揉捻叶进行第一次烘焙。初烘采用烘干机烘焙或手工焙笼烘焙。
1 操作方法
烘焙时掌握“高温、薄摊、快速,适当保持水分”的原则。采用烘干机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37.5px;手工焙笼烘焙,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50px~75px,焙笼烘焙过程中需进行2~3次的翻拌。初烘历时10~15分钟。
2 技术要求
初烘结束时,减重率为揉捻叶重量的25%~30%(含水率45%~50%)。感官要求:叶色转暗绿,干湿一致,手摸不粘手且有湿润感。

7
初包揉
初包揉是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可用手工包揉或机械包揉,目前多采用机械包揉。
1机械包揉操作方法
用特种尼绒布(规格1米×1米),投叶量5kg~7kg置于包揉机(又叫速包机)上包揉打包约10秒钟,使其成“南瓜状”的茶包,然后将1个~3个茶包置于平板机上平揉3~5分钟,将茶包从平板机上取下,用松包机或用手工将茶包内的茶叶翻转,再次进行机械包揉、平揉,如此反复5遍~8遍。
2技术要求
采用速包机速包后经平板机包揉挤压成形,速包、平板反复5遍~8遍,使茶条形成紧结或弯曲成形。包揉结束后,茶团要及时解块散热进行下一道工序—复烘。

8
复烘
经过初包揉后,茶坯叶温下降,不利于塑形,需进行复烘提高叶温。可采用烘干机复焙或手工焙笼复焙
1 操作方法
复烘时要掌握“快速、适温、适当保持水分”的原则。采用烘干机烘焙,温度控制在90℃~100℃,摊叶厚25px~50px;手工焙笼烘焙,温度控制在约70℃,投叶量0.7~1公斤。复烘历时10~15分钟。
2 技术要求
复烘结束时,茶坯失水率为10%~12%,此时含水率为30%左右。感官要求:手摸茶条微感刺手为适度。

9
复包揉
1操作方法
茶坯经复烘后,要趁热进行复包揉。其操作方法与初包揉相同,但投叶量可比初包揉稍多。包揉用力要先轻后重,前几次速包后,不经过平板机直接进行松包、复揉,以避免出现条形扁、碎末多的现象。后几次进行速包、平板机平揉、松包,反复进行共5~8遍。
复包揉结束后,将茶包布巾捆紧,静置定型。茶包搁置定型时间要恰当,太早解松茶巾不利于定型,反之,条形虽好,但色泽红褐,有闷味。一般静置定型约20~30分钟为宜。
2技术要求
经复包揉后,茶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卷曲呈“蜻蜓头”或稍圆形,色泽油润。

10
足干
将定型后的茶包及时解开进行烘干,可用烘干机烘干或手工焙笼烘干。
1操作方法
采用烘干机的,茶团要充分解开,摊叶厚度375px左右,温度控制在90℃~100℃。
采用手工焙笼的,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每笼放入3~4斤茶团,温度控制在60℃左右,烘焙至茶团松开,手工将茶团解成散状,继续烘焙至茶叶气味清纯(此时含水量约15%)时,下烘摊凉1小时左右后进行第二次烘焙。第二次烘焙每笼投叶量4斤左右,温度控制在50℃~60℃,其间翻拌2~3次,历时0.5~1小时。注意翻拌时要将焙笼移离焙屉,以防茶末掉入焙屉内产生烟气。
2 技术要求
足干后茶叶水分含量为4%~6%。感官要求:色泽砂绿乌润,香气纯正清香,无异味,手握之有刺手感,捏之即成粉末,折梗即断。
茶叶足干后,摊凉40~60分钟,即可收起装入茶袋、茶箱中收藏。至此,白芽奇兰茶初制完成,其产品称为“毛茶”。

平和白芽奇兰茶的优势

一是品种优势:平和白芽奇兰是乌龙茶新良种, 1996年通过省级茶树良种审定。茶叶经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鉴评,结论为:“白芽奇兰茶品质优良,属青茶类中的优质产品”。该质检中心还测定:“白芽奇兰茶多酚类含量15.7%,咖啡碱2.8%,儿茶素总量11.78%,氨基酸0.8%”。茶叶中的有效成份比其它乌龙茶品种高。由于白芽奇兰茶多酚类、咖啡碱含量高,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常饮具有提神益思、解酒消滞、降压防癌、减肥健美、消烦解暑、生津活血之功效。

二是品质优势:白芽奇兰茶因其鲜叶芽尖带白毫,成茶具有独特的类似兰花香气而得名。平和白芽奇兰茶自选育成功以来,以其精湛的工艺、突出的品质、独特的口味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评比中屡获殊荣。先后多次获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国际轻工博览会金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中国99昆明世博会福建省特色产品展销会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名牌产品、国际茶博会金奖、 闽台“天福杯”名茶评比金奖、中国茶——国际交流会暨中国星级茶王赛四星级茶王及名茶奖、“奥运中国、茶香世界茶王赛”金奖等殊荣。多次荣获福建省名茶评比名茶奖、优质茶奖。1997年在平和县九峰镇举办的福建省名茶评选暨“九峰杯”茶王赛上,白芽奇兰茶王创下500克18万元的全国最高拍卖纪录。

三是卫生安全优势:白芽奇兰种植于平和县高海拔山区,产茶区境内群山叠嶂,有闽南最高峰——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生态环境好,是漳州地区五条河流发源地,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孕育无公害、生态、有机的白芽奇兰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历年来,县农业部门不断加大无公害茶叶生产推广力度,通过提倡高海拔种植、适度稀植减少病虫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等措施。平和白芽奇兰茶每年的抽检茶样经检测,所有指标全部符合无公害茶叶要求。去年在北京奥运会前,平和白芽奇兰茶被省、市抽检的茶样达18批次,百分百全部合格。至2010年底,全县已有16家茶叶生产企业通过国家QS认证,4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家通过GAP认证,2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四是品牌优势:2000年平和县被授予“中国茶叶(白芽奇兰茶)之乡”称号,2002年“晨晖”牌白芽奇兰茶被指定为“中国女排专用茶”,2002年平和白芽奇兰茶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商标注册认证。2003被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指定为“茶博会推荐用茶”。 2007年,白芽奇兰茶被评为福建省五大茶叶名品之一(五大名品即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平和白芽奇兰、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从2007年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开始,白芽奇兰茶连续4届获“闽台名茶”称号,并被指定为茶博会礼品用茶。2008年9月,“白芽奇兰”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同年11月,平和白芽奇兰茶被列为福建省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首批保护对象。2009年底,“平和白芽奇兰茶”被列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2011年4月11日,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2011年中国茶叶大会上举行的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发布会上,平和白芽奇兰品牌评估价值达16.28亿元。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50强之内。

白芽奇兰:最具漳州特色的茶

白芽奇兰是平和原生茶,在平和已有近千年栽培种植历史。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平和县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年产茶叶成品1.2万吨,茶叶年产值超20亿元,品牌价值21.6亿元,位居全国第11位,已经成为漳州茶的当家品种。白芽奇兰茶和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一起,构成福建茶叶铁三角,在海内外茶叶市场作为漳州茶的“一号代表”,成为最具漳州本土特色的茶,传递着漳州味,让众多的漳州人喝了白芽奇兰茶,就有了回家的感觉。

1生态养生茶
平和县是“五江之源”,有漳州最高峰大芹山,森林覆盖率达69.62%,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福建省生态县,生态环境好,为孕育无公害、生态、有机的白芽奇兰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历年来,平和县不断加大无公害茶叶生产推广力度,通过提倡高海拔种植、适度稀植减少病虫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等措施。白芽奇兰茶每年的抽检茶样所有指标全部符合无公害茶叶要求。更因其富含铁、锌、硒以及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等多种成分,常饮具有提神益思、解酒消滞、降压防癌、减肥健美、消烦解暑、生津活血之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2有文化的茶
平和的文化底蕴厚重,白芽奇兰也就负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和陈元光及他的裔孙、王阳明、黄道周、林语堂、蔡新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交汇,演绎出“陈元光煮茶”“品茗议县”“峰茶润笔” “三泡说”“求茗救孙”等故事,在清朝康熙版县志留下“茶出大峰者良”的感慨,这些名人与白芽奇兰茶交织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平和茶文化,让白芽奇兰的芬芳传得更远,成为广为人知的“文化茶”。

3最具漳州本土特色的茶
白芽奇兰是本土培育,本土发展的茶叶,具有厚重长远的“漳州味”积淀,尤其是生长在漳州最高峰大芹山周边的白芽奇兰茶,更是枝稠叶茂,叶片青翠,叶质细嫩;精制成茶,外形紧结,匀整美观;冲泡后,汤色橙黄,油润明亮,气味似兰,清沁心脾;滋味醇爽,满口留甘。

4性价比高的茶
白芽奇兰茶的价格适中,正如原产地和主产区的平和县的县名,平和而不张扬,性价比极高。是普通消费者消费得起的茶,真正承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实惠以及“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优雅,负载众多的生活艺术。
喝着白芽奇兰茶,就不仅仅是品茶,还是品味漳州文化,品味平和心境。

细说平和白芽奇兰茶之制作工艺

平和白芽奇兰茶的制作工艺:


一泡好茶来自于好的原材料,更来自于优质的制茶工艺。平和有适合好茶生长的环境,境内群山叠嶂,有闽南最高峰——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是五条河流发源地,地理条件优越,是个生态示范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产于大芹山、彭溪岩壑之处的白芽奇兰,均具有特殊的山骨风韵。

虽然有了上好的茶青,但要产出真正的好茶,那还是得看制茶的功夫。平和白芽奇兰茶制茶工艺有史依据的传承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200多年来,历代茶农根据白芽奇兰自身特点,探索出一套略同于又有别于安溪茶制作工艺。制茶传承有家族式和乡邻之间传授两种途径。清代著名制茶师傅有何京保、陈元和,清末民初有何国忠、曾昭熟,近代有何根木、何火赞、何德桂、何乾兑、石庚午,均为崎岭乡彭溪村人。据平和县志记载,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平和制茶工艺分为:萎凋、发酵、釜炒、揉捻、烘焙等5个工序。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茶叶初制基本采用闽南乌龙茶制法,上个世纪80年代后,茶叶初制的一整套加工技术形成平和地方特色,工艺流程是晾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所制名茶多次参加省、市名茶评比获殊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春茶采摘时节徜徉在大岽山的白芽奇兰制茶车间,亲眼目睹制茶师傅的“绝技”,第一道工序叫“晾青”。这是让采下的茶叶重新“活”起来,制茶师傅们有个生动的比喻,说是让茶叶内部“走走水”。接下来的是“晒青”。茶叶静静地躺着接受阳光,别看茶叶一地沉默无语,其实每分钟每秒钟都在起化学变化,都在酝酿着它的芳香。

最有技巧的“摇青”开始了。摇摇停停,停停摇摇,缓缓急急,前后四次。这种对茶叶的“蹂躏”过程,是进一步促进茶叶走水和发酵,一直摇到茶叶“红边绿肚”,散发出浓浓的花果香为止。为了守住“摇”来的成果,必须借以烈火。这就是“杀青”工序了。“杀青”就像中国烹调一样讲究热锅快炒,锅多热,茶多少,翻几次,都有讲究。制茶师傅们知道,这是茶叶色、香、味形成的关键。经过火的洗礼,茶叶逆来顺受,全没了山里的脾气,服服帖帖地任人揉搓,这是“揉捻”,也就是给茶叶“美容造型”。几翻揉捻后,别具一格的特殊工序就开始了——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正是独特茶香的脸谱,古老品牌的象征。接着进入最后一道工序:烘烤,白芽奇兰茶的烘焙一般都用木炭。正如中国菜讲究火候,烤茶更需要火候。静静地用炭火慢慢煨着、烤着,此时一缕缕浓浓的茶香,就散逸飘飞在茶乡的上空。

多年来,平和茶乡的茶农就是传承这样的制茶工艺:晾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所制的茶“外形坚实匀称,深绿油润,汤色橙黄,香气清高,滋味清爽细腻,叶底红绿相映。”国家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这样鉴评白芽奇兰,“白芽奇兰茶品质优良,属青茶类中的优质产品。”该制茶工艺也入选漳州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的东西是经典的,有些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采用中国传统制茶工艺,既符合人们的饮茶习惯,又有健康保健作用,符合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要求。

白芽奇兰茶的功效和作用

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省平和县。相传清乾隆年间,在平和县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结果发现该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白芽奇兰”。后经人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栽培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白芽奇兰功效
1、预防蛀牙
饭后一杯茶除了能生津止克、口气清爽之外,白芽奇兰茶还有预防蛀牙的功效。蛀牙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细菌侵入牙齿组织,而且在组冻顶白芽奇兰茶产地织内产生引起蛀牙的酵素,这种酵素和食物中所含有的糖分起作用,产生蛀蚀牙齿的物质。这种可以蛀蚀牙齿的物质与细菌附着在牙齿上即形成齿垢,累积之后就会发生蛀牙现象。白芽奇兰茶中含有的多酚类具有能够抑制齿垢酵素产生的功效,所以吃饭之后饮用一杯白芽奇兰茶,可以防止齿垢和蛀牙的发生。科学家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让白鼠食用含有多酚类的饲料,会减少蛀牙发生的机率,饭后如果没有时间刷牙,为了预防蛀牙饮用一杯白芽奇兰茶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2、消除危害渼容与健康的活性氧
活性氧是由于紫外线、抽烟、食品添加剂、压力等因素而在体内产生的物质。它通过将体内的脂肪改变成过氧化脂肪,从而引起生活习惯病的产生,阻嗳身体健康。同时,活性氧还会造成肌肤老化、产生皱纹等一系列有嗳于渼容的问题。在人体内有一种能够成功分解活性氧的酵素SOD,这种酵素是保持建康福建白芽奇兰茶的渼容养颜不可或缺的物质。而白芽奇兰茶的多酚类具有和SOD同样的功能,并且可以促进提高SOD消除活性氧的功能。

3、每天喝1公升白芽奇兰茶能改善皮肤过敏
有调查表明:皮肤病患者中因患过敏性皮炎的人数居多,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皮炎发生的原因还并不明确。然而白芽奇兰茶却有抑制病情发展的功效。通过在白鼠身上制造皮肤发炎症状的实验证明,证实白芽奇兰茶对白老鼠身上的皮炎具有抑制的白芽奇兰茶什么茶效果。曾有一位专家通过对121个患有过敏性皮炎的成年病人为临床试验对象发现,他们都是用现有的类固醇和抗过敏药物的方法治疗,但还是无法改善病情,荔枝铁观音茶功能直到后来加上每天饮用400ml的浓缩白芽奇兰茶后,在经过一个月后,其中78个(占64%)的病人的症状出现明显的改善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如何?及分布在哪里、哪些地方?

武夷岩茶初制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晾青、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过程。2、武夷岩茶精制过程: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复焙、精茶。特别注重的工序详解:

大红袍

1做青:做青:将萎凋后的茶叶通过做青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和品质风格的关键工艺。全过程由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组成。形成武夷岩茶茶特有花果香和兼有红、绿茶的风味优点。做青绝活—“看天做青,看青做青,走水还阳”做青是形成岩茶韵味与绿叶红镶边的过程,是决定岩茶品质最为关键的工序。

2萎调:采用的是“两晒两晾”的复式萎调,其中要根据日光程度,鲜叶老嫩与品种的不同灵活掌握。

3双炒双揉:即复炒复揉,是武夷茶特有的工艺,主要通过第二次炒揉使茶条索紧结美观,同时巩固岩茶的香气、滋味

4焙火:即“低温久烘”全凭做茶人有感官判断,通过视觉与手感,不停调整,控制烘焙中各时段的温度,这也是岩茶香气,滋味得以升华至关重要的技术工序),目的是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以减缓茶叶品质变劣的速度。改善或调整武夷岩茶的香气滋味及茶汤水色,进一步提高品质或以补救粗制过程中的缺陷并将茶叶调制成传统需求的品质。(烘焙是决定武夷岩茶特有的香气与滋味的重要关键,正确的烘焙方法可显著提高茶叶品质与价值,但烘焙也是最难提摸的加工程序,烘焙的效果受粗制茶的季节、产地、加工技术、新陈、条索、烘焙器具、热源、温度高低、时间长短等影响均甚剧。精制工艺的焙火和初制工艺的做青,具有非常很高的技术含量。)

其中岩茶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主要分布在:星村、武夷、兴田、洋庄、吴屯等乡镇。一般茶做出来好不好就要求到制茶师傅的经验技术,在武夷山流传着四大茶怪(指做茶高手)我们厂长就是其一。

夏天喝武夷岩茶的好处

武夷岩茶 产于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峰岩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在中国茶类里素有一年四季喝乌龙的说法。那么在炎炎夏日喝武夷岩茶有什么好处呢?

大红袍

1、使人身心愉悦
武夷岩茶茶汤滋味纯和、柔顺、入口爽滑、香溶于水、回甘绵长,品之心情愉悦。使人感受岩骨花香的自然之真味。
2、健脾养胃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重饮食不规律,往往脾胃虚寒;夏季又多好食冷饮冷食,极易导致脾胃滞郁食欲不振。《本草纲目补遗》书云:”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岩茶性温不伤胃”,多饮武夷岩茶可起到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养生作用。
3、防暑、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气温下喝些武夷岩茶能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祛暑解表大有裨益。其药理与传统中医的”冬吃萝卜夏吃姜”论理同出一辙。
4、提高免疫力
武夷岩茶除了其他茶所具备的清凉解毒、抗菌消炎、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外,还能提高细胞增殖能力,保护和调整人体免疫功能失衡,提高体内抗病性增强体质。
注意: 饮用褪火完全的武夷岩茶为佳,以防止上火。

武夷岩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乌龙茶的工艺主体现为台湾乌龙、广东的凤凰单枞、武夷岩茶和闽南乌龙。它们的香气千变万化,到底是哪些变化呢?以武夷岩茶最为显著。接下来我们一一了解,主要体现为三个变化,如下;(因它的变化体现的是所有乌龙茶,因此以下都以乌龙茶代入,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理解程度)


(一)香气化学成分的变化
乌龙茶的香气物质主要由多酚类物质、芳香物质、糖、果胶物质和氨基酸等组成。芳樟醇氧化物、橙花叔醇、香味醇、苯乙醇、吲哚、顺茉莉酮、茉莉酮内酯和茉莉酮酸甲酯等成分构成了乌龙茶的典型特征香气自然的兰花香。乌龙茶香味与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也有一定的关系。茶红素在一定范围内对香气和滋味都呈正相关,茶红素加茶黄素与香气呈显着正相关。乌龙茶的醚浸出物、芳香物质等都较红、绿茶高,这是形成乌龙茶特殊香气的重要原因。
(二)滋味化学成分的变化
滋味的化学成分一是由品种决定的,二是特殊的地域也产生其特有的物质比例,三是加工过程中转化而成的。乌龙茶的滋味特色是醇厚耐泡,主要是内含物质丰富,比例协调。由于采摘的鲜叶要有一定的成熟度,醚浸出物多;在做青的静置阶段,促进了茎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经输导组织往叶肉细胞组织输送,从而增加叶片内的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乌龙茶味浓耐泡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烘干过程将各种水溶性物质固定下来,烘干对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和及促进香气熟化等起作用。
(三)色泽化学成分的变化
乌龙茶的外形色泽要求为砂绿油润,汤色要求金黄,叶底要求绿叶红镶边,这与乌龙茶特殊的加工方法密切相关。构成乌龙茶色泽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在制造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比例的变化和多酚类物质的部分氧化,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上升和干燥后期茶褐素的渐增等综合作用,决定了乌龙茶特殊色泽的形成。

铁观音香型怎么多,应该要怎么选?

说起铁观音,大家会不会觉得很亲切,不知道从何时起,观音茶韵开始广布四海,流行于大小茶席中。

铁观音

“茶红是非多”,架不住铁观音的名字就是好听。于是杯小茶听到了出于喜爱的调侃“我这个人信佛,胸前挂包铁观音怎么了。”这样的段子,大家听听就算了,也别当真。

爱铁观音之人,有爱浓馥持久、醇厚甘爽的浓香型铁观音。有人钟情于清香雅韵的清香型铁观音。也有人喜爱有岁月滋味的陈香型铁观音。

熟香型铁观音属于浓香铁观音的一种,但它有着独特的炭焙香。喝起来不容易腻,可以愉快畅饮,天天喝也没问题呢。

它有着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标号,让您买得放心,喝得安心。

品尝铁观音应该要喝什么?

喝铁观音首先还得从香气入手,无论是闻干茶,闻茶汤,还是闻叶底。

首先是对嗅觉的刺激,铁观音的香是香中有韵,甘爽醇厚,而香气中含有一种综合又藏有内涵的韵味。

清香型:香气清高且持久,兰花香明显;

浓香型:香气纯正浓郁,炒米香、炭焙香、焦糖香复合;

陈香型:香气以焙火香和陈香为主,香气协调饱满,高扬悠长。
熟香型铁观音,到底是什么?

熟香型铁观音属于浓香铁观音的一种但是又有别于普通的浓香铁观音。

在成茶后还要经过资深的制茶师傅轻焙数小时,既保留了铁观音原有的韵味,还有一种独特的炭焙香。这款茶即使经过5-6泡后香气依然非常高扬醇厚。

回味甘甜,喝过就难以忘记。

铁观音的滋味细腻、饱满、醇厚,回味甘甜。入口就渗透口腔里所有味蕾细胞,满嘴生津,两边齿颊香气满满,徐徐下咽,滑入喉中,甘爽润滑。

回甘的厚度越高,回味的感觉越久,这甘爽的感觉就形成了回味无穷的境地。无论是自己喝,还是送人,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制茶原料品质有保证。

市面上大多数的炭焙乌龙,通常都是用低劣的低山茶,高火烘焙,烤到发焦,以此来掩饰劣质茶叶的杂味。

而这款铁观音采用福建安溪海拔八百多米的茶山上的茶青。那里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降雨量和日照充足。制茶原料品质有保证。

今年春茶,香气扬,口感好。

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经过一个冬天休养生息的茶树,开始吐露新芽,储藏的养分得到充分释放,形成大量的氨基酸和果胶等物质,芳香物质较多。

由此制成的茶口感很好,喝下茶汤,非常滑口,没有一丝的阻滞感,顺时入腹,干净利落。而且经过特殊工艺制作,香气高扬而浓郁。

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其茶性适中,介于红、绿茶之间,不寒不热,茶叶中各种成分破坏的较少,茶多酚、维生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养生价值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