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绽:虽然揉捻发酵后的假老白在汤色上已经可以鱼目混珠,在香气上,它是怎么都伪装不来岁月陈化带来的药香与荷香。(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有更加“聪明”的造假者会在茶中再掺一部分老茶进去,这样又把香气稍稍修复一部分过来,对于不熟悉老白茶本身香气的茶客而言,还是不太容易分辨。)

破绽:而高温烘干后的假老白,香气上还会出现火工香和焦糖香,这种香气倒也不会令人不悦,只是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白茶的香气了。

破绽:如果说光看干茶你有可能被表层蒙蔽,但是看看叶底,一般还是可以抓住它的“狐狸尾巴”——因为叶底的呈现上,新老拼的假老白多会有叶底花杂的状况,没有真老白的叶底匀称。
当然,无论是揉捻、发酵、高温烘干、还是新老拼,这些造假方式一般往往都是交叉使用的,这也让老白茶的造假情况更加复杂,让真假更加复杂难辨。另外,事实上,“揉捻”、“发酵”、“高温烘干”这些都属于白茶制作工艺中新工艺的范畴,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非批评新工艺,白茶新工艺本身的诞生也不是为了伪造老白茶,它只是相对日光凋萎、不炒不揉、低温干燥的传统白茶工艺上的一个新尝试。新工艺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用来伪造老白茶,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那就肯定大错特错了。

一般来说,真正的老白茶的汤色变化肯定是由浅到深的,因为几十年前生产出的白茶,工艺上都是不炒不揉做出来的,叶片的细胞壁没有被破坏,即使是老茶,它的水浸出物也会出来的很慢;而掺杂新工艺的假老白,因为经过揉捻等工序人工做旧,则往往前几泡汤色较深,再往后反而汤色越来越浅。
●销售说辞的漏洞
如果你去买老白茶,对方的销售说辞是“这是25年前压成饼的老白茶”,那么这饼茶肯定是假的,因为白茶压饼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工艺,25年前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把白茶压饼的。而如果对方的销售说辞是“这是25年前的老白散茶压的饼”,那么这饼茶不排除有是真茶的可能性。
市场上会把散装的老白茶,再次压饼的人几乎为零。因为老白茶存量本来就很少,所有的散装老白茶都已经卖的很贵很好了,而压饼过程中不但会有原料损耗,还有极大的发酵风险,一旦内含物质转化,那么上好的老白茶岂不报废?谁会愿意去担这个风险呢?